3/10/2013

孩子學中文,逼瘋全家?

(本文發表於世界周刊 No.1511,March 3-9, 2013,原名「孩子的中文功課」) 

在美國的中國家庭十有八九有孩子上中文學校的經驗。大部分的中文學校都是在周末上課,所以只要時間可以配合,上學不是問題,偶爾孩子周末有其他的課外活動,可能與中文學校間衝突,請個假,老師也不會刁難。只是不論是否出席,家庭作業都得交,這就是大問題了,因為中文得一筆一畫照順序寫,橫豎撇捺一點都不 能馬虎,寫完了國字還有注音或拼音,真是麻煩極了。

這麼多年來,各家父母都為寫中文作業傷透腦筋,但我倒是發現了一個好處,那就是自從我的孩子開始上中文學校,每星期固定要做中文功課之後,我就再也不用提醒他們做正常美國學校的功課了,因為英文功課對他們來說真是易如反掌,他們情願寫十頁英文,也不要寫一行中文。

兒子兩年功課,天天奉陪

兒子自5歲開始上中文學校,最初的兩年,每星期我都把功課分成五天份,然後每天陪著他寫一點,這樣才不會在最後一天逼瘋全家。後來我開始當中文老師之後,自己也忙了起來,兒子大了,基本上每周的作業自己會負責寫完,我通常只做最後的檢驗工作。

有一次老師出了「井底之蛙」來造句,兒子寫的是:「我妹妹井底之蛙。」我看了對他說:「如果你把這句翻成英文,你覺得少了什麼?」他想了想說:「我妹妹『是』井底之蛙。」我說:「很好,如果要更高級,那就得再加兩個字,變成『我妹妹是一隻井底之蛙』。」

兒子三年級的時候,有一天上學前拿作業來給我看,我看見一個造句題「然後」,他造的句子是:「我先大便,然後小便」。這樣的句子聽起來不太對,但也並沒有錯,我哭笑不得跟他說:「請不要告訴老師說你媽媽看過你的作業。」從此以後我就放手,再也不看他的中文作業了。

沒想到到了八年級時,他遇到一位出了名的「虎老師」,除了課本的作業之外,還有一大堆從台灣帶回來各式各樣的國文課本及語文練習題,一星期有幾十頁,所以我又得重操舊業,陪兒子做功課。

有一個星期六,兒子又在家裡趕作業,寫得灰頭土臉。作業中有一個部分是「與其…不如」及「寧可…也不」的句型選擇練習。一題兒子選的是「寧可自己打工賺錢,也不花父母的錢」,我看了很高興的說:「你還真孝順啊!可是如果把『寧可…也不』換成『與其…不如』,就變成『與其自己打工賺錢,不如花父母的錢。』 你覺得聽起來怎麼樣?」

兒子大笑,馬上跟我說:「我不喜歡我自己的句子,我比較喜歡你的,我可以寫你的嗎?」我說:「好啊,那你就寫吧!」 

「與其不如」造句,發現樂趣

本來我陪他寫作業,母子兩人已經快要打起來了,但當兒子發現把這兩組詞語互換之後,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意思出現,他好像吃了嗎啡一樣,馬上精神大振,接下來的習題就如行雲流水般的容易了。

「寧可把事情說清楚,也不讓大家誤會」變成「與其把事情說清楚,不如讓大家誤會」;「寧可打針吃藥,也不住院」換成「與其打針吃藥,不如住院」;另外還有「這麼近的距離,寧可坐車,也不走路」;「大晴天寧可留在家裡,也不出門逛逛」;「與其守住秘,不如當個大嘴巴」等等,自己一邊寫一邊笑,還唸給我聽,沒多久就把剩下的部分全寫完了,我們兩個人都好高興。

兩星期後兒子上學回來,拿出老師發回來的作業給我看,「虎老師」給的評語是「態度欠佳,做人不好,不道德」。

我心想:「態度欠佳又如何?」經過這些不道德的句子練習,我相信兒子已經完全瞭解這兩種句型的差別,並將「與其…不如」及「寧可…也不」深印腦海,再也忘不了了。 

女兒有樣學樣,好景不長

女兒因為從小看著哥哥去上中文,她也非常想去,更想寫中文功課。開始上學後的第一年學國語注音,寫起來不太難,所以一點問題也沒有。但好景不長,當開始寫國字之後,就一年不如一年。

想當年一點一滴的陪著老大寫功課,如今為了公平又得哄老二,我發現如果給她打個小折扣,她就會寫得比較心甘情願,所以如果有一行生字要寫好幾個,我就告訴她最後一個字可以不用寫,她就會把上面的字全部快速寫完。後來國字愈學愈多,她願意寫國字但不願意寫注音,我也全都隨她。

到了中學以後,英文學校的功課也多了起來,中文作業打折也沒有用了,她就是不願意寫。我常覺得「人的行為是被恐懼統治著的」,我當時最大的恐懼就是她不上中文學校。

因為希望她繼續,所以不敢逼她寫作業,因為怕她會因此而不願意去上學,最後我只好投降妥協。何況在學校這麼多年,許多老師也與我成為朋友,我只能對老師實話實說,並請老師諒解,老師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沒叫她交作業。大概有兩年時間,女兒只去上學,回家後沒有寫過半個字。

有一年9月開學,學校來了一位新老師,剛好教女兒這班。我還沒來的及去向新老師陳情,就被老師逮到,用很嚴厲口吻問我說:「琴老師,你的女兒都沒有交功課喔!」

我一聽自知理虧,馬上很不好意思的站起來,向老師行三鞠躬禮,並對她說:「對不起!對不起!都是我的錯,是我答應她可以不寫的,老師是否可以通融?」

沒想到新老師一聽我這麼說,馬上對著周圍一群家長及校長主任們大叫:「你們來聽聽看啊,怎麼有這種事情啊?琴老師居然答應她女兒可以不寫功課!這是人話嗎?她不是還當過中文老師嗎?」當時我馬上坐下並低頭趴在桌子上,再也不敢看老師了。

回家後我跟女兒說:「以前的老師可以接受你不寫功課,但現在這個老師不能接受,你看怎麼辦?」那時女兒已經更大了,說實在的,對於身為中國人及學中文這檔子事兒,我想她也已經有個基本的概念了,我再也沒有恐懼了,更不願強迫她去做她不喜歡做的事,如果她從此不再上中文學校,那也就算了。

所以我告訴她:「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不要再去上學了,已經繳了的學費我捐了;另一個是你要繼續去,你得寫功課,否則每個星期老師都要來問我你為什麼沒做功課,我也受不了。這兩項你自己選一項,只要你選好,我都沒問題。」

沒想到女兒竟然說:「你放心,我會去,我也會寫功課。」其實後來的功課也沒那麼困難了,老師是個網路設計師,很費心的設計了一些要在網上做的功課, 可練習中文打字,此外還有唸書錄音給老師聽等等,女兒做得很高興,就這樣又撐了兩年到高中。 

谷歌翻譯幫忙,中文怪異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做中文功課可比以前方便多了,不會的字就上網請「谷歌翻譯」幫忙。朋友的女兒更厲害,寫作文都先寫英文再翻成中文,例如某次週記她寫了「Yesterday I had a party in my house」,「谷歌翻譯」給她的中文是「昨天我有一個黨在我家」。

此外「Apple」的「i」產品也有很多語言學習的應用程式可下載到「愛瘋手機」上,像是中文字典之類的,既有英文解釋又有拼音及讀出聲音,十分好用。現在我與兩個孩子互通簡訊時也常用中文,有錯字時我還幫他們改一改,例如他們寫「你還再家嗎?」我就寫「在家在家在家」三次,希望能加強他們的印象,反正不是面對面,如果他們不高興被我糾正,我也看不見他們的臭臉,但基本上他們都還願意用中文跟我聯絡。

有一回我發簡訊問兒子:「要不要吃熱狗?」兒子寫回來說:「不要。」後來他告訴我說:「媽媽,我剛才先打了『不』,然後又接著選了『要』這個字之後,iPhone 又出來第三個字給我選。」我問他是什麼字,兒子說:「臉。」我說:「還好你沒傳來給我!」 

家長不斷糾錯,損傷自信

現在常看到一些年輕的家長們陪著孩子一起學習一起做功課,把很大的精神都放在這個書寫的過程及成品上,整天為了一個字寫得不好而發脾氣,或是當「橡皮擦父母」,一邊看著孩子寫功課,一邊拿著橡皮擦在旁邊伺候,動不動就叫孩子擦掉重寫。

我會勸告家長們不要這麼做,因為這些都是不必要的負面情緒,在擦掉錯字的同時,如果也同時擦掉了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造成的損傷豈不是比沒學好中文更大?如果孩子長期在這種充滿負面能量的情況下學習,又怎麼可能學得好?怎麼會不討厭中文呢?

我就認識一個在中文班拿了第一名的學生,當我對她的母親說:「你孩子的中文好棒啊!」的時候,孩子居然在一旁瞪著大眼睛說:「I hate Chinese!」這是我們希望見到的結果嗎?

記得兒子五歲時,班上有一位同學的年齡比其他的孩子都小一點,所以只要他願意寫字,基本上他母親都稱讚他,絕不會批評他。

現在回頭想想,當時孩子的確還小,一方面他們對於手掌及手指肌肉的控制及運用都還在適應的階段,不可能隨心所欲,另一方面他們才剛開始接觸中文字不久,還沒有這些筆畫的觀念,更不可能知道一個字要怎麼寫才算漂亮,所以在做功課時,最重要的是並不是如何把字寫得完美,而是鼓勵孩子並希望能激發他們學習中文字的興趣。

我非常感謝那位媽媽,因為聽了她說的話,我只有要求兒子做完作業,至於他寫出來的字是圓的還是扁的,我從來不曾批評過一句。

身為黑眼睛、黑頭髮、黃皮膚的「龍的傳人」,孩子們並不能選擇,而我自己也明白,這麼多年來辛苦的陪他們一起走這條中文學習路,「與其」說是為了他們好,「不如」說是為了我自己身上那身為中國家長的大包袱。

今天我的兩個孩子都大了,我已經是過來人了,當年為了學中文而給我臉色看的老大,現在在大學還選修中文課呢!我深深覺得「凡走過的,必留痕跡」。希望在這麼多年的學習上,我能給他們留下一些正面的愉快的足跡,而不只是永遠做不完的作業和寫不好的中文字,那些苦澀的記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