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到報紙上的一篇文章「請善待他們」,本來看到標題,以為是在描寫身體殘障而受人輕視的人,結果完全不是,「他們」指的是選擇唸冷門系科或是像表演藝術等科系的人。我在這方面也有些感觸。
兒子從小就很聰明,學習能力很強,不用說數學了,任何一個科目都學得很好,小學畢業時還領了個數學獎,我們也以為他的數學很好,直到進了高中。
有一天他跟我說:「媽媽,你知道有一種數學是有圖的嗎?我一看到頭就很痛。」
我告訴他說:「真的嗎?我聽到你這麼說,真是太高興了!」
「我看到那些圖都快哭了!你在高興什麼呀?」兒子臉上滿是問號。
「你媽數學不好,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高興你有遺傳我啊!沒關係,上帝是公平的,沒有人是全好的,有個成語說 『人貴自知』,意思就是如果你知道你自己有什麼好或不好,這個 『知道』 的本身就是好的。如果你知道你的問題在那裡,才有改變的可能。如果你根本不知道的話,那我請問你,你怎麼改變?又怎能進步?」
兒子聽了似懂非懂,我繼續打壓他。
「如果你想改變,讓你的頭不要那麼痛,你有三個選擇:第一是請個數學家教來教你,第二是去上個補習班,只要你願意,我可以花錢沒問題。還有第三個不花錢的方法,就是早點去學校問老師或同學,如果你要找人幫忙,總有人可以幫你。」
兒子不置可否,我則繼續發表意見。
「但是這三個選擇,其實說穿了都是同一種選擇,就是 『要讓不好的項目變好』。如果你真的很討厭這個有圖的數學,你也不想好,那麼就像你說的,只要上完這學期的課,以後不會再碰到,那你就勉強做做習題,只要拖過現在能及格,以後能畢業就行了。」
後來我們也漸漸了解,原來兒子從小數學看起來很行,只是因為他聰明,學起來易如反掌。而進了高中之後,這個科目變得更高深更困難,問題就來了。其實他對文史科目比較有興趣,但這方面的學習因為不容易評量,小的時候好不好是看不太出來的。
有一天跟朋友一起吃飯,朋友問我說:「你兒子以後想學些什麼呢?」我回答:「他可能選歷史。」但當時在餐館人聲頂沸,朋友沒聽清楚,他說:「律師?好,好,好極了!」我又再大聲一點,重新說一次:「不是…『 律…師 』,是…『 歷…史 』。」朋友馬上睜大眼睛看著我,一口飯都快吞不下去了。
去年暑假兒子唸完大一回來,跟我說到選主修的事,原本他也想唸像電腦之類的科系,但是那些要用到很多數學,所以就不考慮了。我當然又再一次的向他洗腦,那就是千萬不要選某個主修因為能賺比較多的錢,或是選某個在別人眼裡看起來比較高級的專業,一定要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項目,然後再衡量自己的能力,選錯了也沒關係,以後還可以改。
侯文詠在他「不乖:比標準答案更重要的事」一書中提到「認真是拼不過迷戀的」,而我多年的鋼琴教學生涯也讓我了解,「興趣」與「意願」之間有絕對的關連。一個喜歡彈琴的孩子,無論他的學習能力如何,他都會盡力去做,笨鳥慢飛也必能到達某地。反之一個很聰明但卻沒有意願的學習,就像兒子彈鋼琴一樣,雖然也能彈得不錯,但在他的音樂裡所展現的那種不情願及無奈,卻是一點也瞞不住人的。
我們的社會及教育一直是一面倒向醫學及科學,如果孩子聰明功課好,好像理所當然該往這方面發展,可是孩子自己的喜好就不用管了嗎?在我的家裡,我自己的父母從來不會對周圍某些專業的人流口水,我與老公兩人也不會,所以我相信我的孩子也不會大小眼看不起唸冷門科系的人,更不會看輕自己。
對於他們為自己做的任何學習或職業的選擇,基於某種現實的理由我也許會發表一點意見,但我一定捍衛他們選擇的權利,並且給予精神上的支持。
1 則留言:
same here! now my daughter is going to her #1 choice of art school in Aug, my next project is my son! It's so much harder when he doesn't know what he likes...They don't make it easy for us, do they?!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