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2013

「舉一反三」包袱

孩子上中文學校多年,我也擔任鋼琴老師多年,認識了這麼多的學生及家長,發現有為數不少的父母都有一個「舉一反三」的慣性反應。請注意我說的是:「反應」。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有某位家長稱讚另一位家長的孩子:「你的兒子好乖喔!〈舉一〉」這位被稱讚的家長也許會有這種反應:「唉呦〈聲音馬上提高八度〉…..你不知道啦,他在家是一條龍,出外就變成一條蟲了〈反一〉,平常還懶的要命〈反二〉,而且叫他往東他就往西〈反三〉。」

接下來,稱讚孩子的大人很可能就會說:「不會啦,我看他很乖啦!」這個腔是接得夠奇怪了,應該說是接不下去勉強湊合的,因為根本就是雞同鴨講,結果明明是一個正面友善的開場白,卻換來一個被稱讚的孩子在一旁不爽,猛翻白眼。

有一位媽媽經朋友介紹要找鋼琴老師,當她第一次與我談話的時候,就一直強調說:「我的小孩很懶,很被動,學習能力也不太好,學了一年不知道為什麼,都還是不會看五線譜。」

這位家長更厲害,如果參加「舉一反三比賽」一定是世界冠軍,因為我真的只是第一次見到她跟她的孩子,連「舉一」都還談不上呢,她就已經「反三」了。

我聽完後只好問她說:「你不是要來拜我為師嗎?那你的小孩那麼糟糕,你到底是希望我教還是不教呢?」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為什麼我們會「舉一反三」呢?為什麼要接受我們自己的好或是孩子的好,是那麼難呢?

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要「謙虛」,「謙虛」是一種重要的美德,我們絕對不能說自己好,如果別人說我們好,我們也不能承認,一定得要說些不好的,最好有機會可以馬上證明自己有多爛,才算是對得起列祖列宗,否則大人就會說:「你臉皮很厚喔!你好意思喔?你懂不懂什麼叫『謙虛』啊?課本都沒唸過嗎?」

當然今天我們是在美國,要對老中「舉一」或「反三」都是易如反掌的,因為語言沒有障礙,而且大家也都瞭解這「舉一反三」的文化。

另外在幾十年的耳濡目染下,我們早就練就一身好功夫了,不同的是以前我們是小孩,現在已經由「多年孩子熬成爹娘」。

何況孩子有幾斤幾兩重以及平時有啥敗績劣行,難道我們還不知道嗎?別說「舉一反三」了,就算「反三十」都不是問題,絕對能輕鬆應付。 但是碰到老美的時候呢?

第一次遇見一個美國媽媽稱讚我的孩子,那時我的孩子還很小,我也不記得她是稱讚孩子什麼了。

但是當我用我的三腳貓英文輕聲只有「反一」,而且還自認為說得詞不達意不知她是否聽懂的時候,她已經好像整臉畫滿了問號,不明白為什麼我會向她表示說我的孩子其實並沒有像她說的那麼好,好像她瞎了眼才會稱讚我的小孩,搞的我也有點尷尬。

經此教訓我找到了問題,並開始注意解題的答案,看看在這個崇尚個人表現的美國文化中,美國家長是如何處理此一狀況。

我發現如果有人稱讚孩子,他們一定馬上笑瞇瞇的說:「Thank you!」,有些人甚至還會再多告訴你一些孩子的豐功偉業,與我們「舉一好反三壞」的客氣謙虛美德是完全相反的。

後來當孩子被稱讚的時候,我學會以「謝謝」來代替「舉一反三」,也常告訴周圍的朋友要這麼做,孩子被稱讚我們應該感到高興,沒什麼不好意思接受的。

何況我們與孩子朝夕相處,往往看不見他們的優點,有人提醒一下也不錯。說了謝謝之後,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更能輕鬆愉快得繼續交談下去。如果孩子真的是有此優點,更可以在說完「謝謝」之後再來一句:「我也這麼覺得。」

像我這種有不但不自卑還有自大狂的媽媽,如果有人稱讚我的孩子,我一定會說:「謝謝您的大恩大德!您真是有眼有珠!這都是遺傳我的!」

您也在不自覺中成了「舉一反三」的家長嗎?如果您今天還是孩子,無論是五歲還是十五歲,您喜歡在被人稱讚後,父母總是要習慣性的「舉一反三」一下,來挖自己的瘡疤嗎?

別忘了我們現在是在美國,舊的包袱如果已經不太適用了,是不是可以把它丟了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