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要我影印一份文件40張,之後要在上面手寫「數字1-40」。印好後老闆說:「來,我們一起寫,你寫1-20,我寫21-40。」
我說:「不用啦!我寫就好!」老闆說:「兩個人寫,這樣可以快一點!」快一點?能快多少?不就是40個數字嗎?我能從天亮寫到天黑嗎?
我對老闆說:「不差這一分鐘吧?你是急性子嗎?」老闆答:「對啊!我是急性子,這樣也表示我很有效率!」
等一下,「急性子」與「效率」,不全然有關係吧?
今天原本用A方法做事較繁複,換用B方法能減少步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形之下,我們可以說「B方法比A方法有效率」。
但「急性子」等於「效率」嗎?「效率」等於「速度」嗎?
「急性子」是非常焦慮要在某段時間內把某事快速做完,但若因為做得太快卻沒有做好,甚至出錯,這樣算有效率嗎?
我發現有很多人常會把兩件「看似有關係,實則沒關係」的事扯在一起,每次我聽到後都覺得很奇怪!
女兒與媽媽一起逛街,要媽媽出錢給自己買東西。媽媽說「我可以買給你,但是,你對我態度可以好一點嗎?」
等一下,媽媽的意思是「買東西給女兒,可以換取女兒對自己的好態度」嗎?那麼如果不買,女兒是否就可以對母親態度惡劣?
如果不是,那麼在親子關係中「我買東西給對方」與「對我態度好」這兩件事,有關係嗎?我認為沒關係!
如果「我不買給你,你就不理我」,這叫「情緒勒索」!我若習慣性總是被他人勒索,那我可能需要讀這本「別人怎麼對你,都是你教的」!
一個孩子說:「我同學說他媽媽做的便當不好吃,我覺得他真是不孝順!有媽媽給我們做便當吃,就應該高興並感謝,我不知道他在抱怨什麼?」
等一下,如果媽媽今天做的便當不好吃,不能說嗎?如果說了,就是不孝順嗎?這兩件事有關係嗎?
孝順的意思,就是贊同父母的所有行為?即使便當菜鹹的難以下嚥,也得說是美味?
在我的教學生涯裡中,常聽到家長因為孩子不練琴,就在學生面前告訴我說:「老師,他就是懶!都不肯好好練琴!」
等一下,面對「家長金主」時我一向喜歡說實話,我說:「請不要這樣說小孩!我的人生字典裡面,從來沒有『懶』這個字,只有『缺乏興趣』!」
大人也一樣,因為對某事興趣不大,因此不會主動去做,或總是拖拖拉拉才勉強完成,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情況,也是人性,其實跟大人小孩沒關係。
我每天都快到吃飯時間才舉步維艱且步履蹣跚的走進廚房,因為我是個懶人嗎?當然不是!我只是沒有那麼想煮而已!如果有朋友打電話來叫我去唱卡啦OK,我肯定馬上放下手上的一切,飛車出門去唱歌!
孩子若遇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就會主動去做,跟「懶」或「勤快」有啥關係?幹嘛動不動就給孩子貼上一個「懶」標籤?整天說孩子懶,孩子只會越來越懶,怎麼可能變勤快?
至於看到孩子學校考試成績不好,或想申請某大學被拒絕,就說「你看看你⋯完蛋了⋯」的家長,可能更多了吧?
人生還很長,一次成績不好,不代表以後都不好!就算成績一直都不如父母期待的好,美國有上千所大學,只要想讀大學,總有一所能進吧?
孩子只是不想練琴,考試沒考好,某所想去的大學沒申請到,怎麼這輩子就完了呢?這些暫時的情況,跟「一輩子」有那麼大的關係嗎?就算進了藤校,也不表示未來就可以高枕無憂到死吧?
最近看到一個心理學短視頻「媽媽的嘴,孩子一生的風水」。看了這個影片我才明白,原來是我們嘴裡這些莫名其妙不相關的負面言論,可能對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