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2018

到底是誰的事?

人到中年,健康第一,只要看醫生做定期檢查,就會被某些數字提醒,或甚至被周圍朋友的狀況提醒。所謂「病從口入」,與健康最有直接關聯的,就是「吃」這件事,每日三餐,想不管都不行。

12/15/2018

找個「老外」吧!

孩子生長在美國,應該是個老美,但是卻又有華裔父母,因此在觀念與行為上會受到中式傳統的影響而產生矛盾。例如在「找對象」一事上,就有許多父母整天對孩子不遺餘力耳提面命疲勞轟炸,希望他們乖乖聽話,找個老中。

12/12/2018

第一名奶奶

年過半百,與朋友們之間聊的話題也進入另一個階段。最近常常聽到的是:「如果以後孩子住附近,要幫忙孩子看孫子嗎?」話說我的猶太老闆與老闆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好例子。

12/11/2018

兩百分的表演

平常上課時,我就很喜歡叫學生為自己彈的曲子打分數,每次音樂會結束後也不例外,更要把握機會好好來打個分數。當然打分數的目的,並不是台上表演後的「大鳴大放檢討會」,而是學生一年年長大,一年年進步,經由打分數的過程,我了解一下他們自己對演出的感覺,也藉此給他們一些鼓勵。

10/10/2018

換手機情結

朋友報來「好康」,嚴格說也不是什麼「好康」,只是「不壞康」,話說「壞康」也沒人來報,報了不是挨罵嗎?此「不好不壞康」就是:「蘋果手機目前換電池只需 $29,如果明年才換的話,價格將上漲不少」。

7/28/2018

車禍小記

生活在美國,除非是住在大眾運輸系統發達的都市裡,否則不開車是不太可能的。既然要開車,就免不了得處理與車有關的事,例如買車、汽車保險、牌照、驗車、及定期保養等等,也有些不期待發生但也可能避免不了的事,像是被開罰單或是出車禍。

7/26/2018

「開張大吉」之三尾聲

新超市好不容易開張大吉,最初大家當然都是抱著買菜的動機前去,但是到了那裡之後,就身不由己的兼訪友聊天了。有人每天都去,有人因天氣太熱暫不去公園而去 Mall 走路,現在乾脆改道去新超市,健身兼吹冷氣與意外訪友。

「開張大吉」之二主旋律

開張的前一天晚上,大家仍抱著懷疑的態度。開張當天早上我打開世界日報,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整頁超市開張廣告,上面說前二百名顧客還可以得到「神秘禮品包」。世界日報總不會騙人了吧?我馬上照相寄給朋友們。

7/23/2018

演奏會的目的

曾經有一個剛自外州搬來此地的家長,經朋友介紹帶孩子來找我,也許拜我為師上鋼琴課。通常我都先與學生見個面,讓對方確定老師不是什麼白髮魔女牛鬼蛇神或面目可憎,再來看看彼此是否有緣建立共同的未來。

7/21/2018

「開張大吉」之一前奏曲

我居住在這個區域將近三十年,這裡的亞洲人不少,離我十分鐘車程內就有四家大型韓國連鎖超市,其中一家兼有百貨店與美食廣場。雖然韓式飲食文化與我們十分接近,但是有些食材還是找不到,一定得去中國店買。

7/15/2018

不同時代的人

住在外州的韓國朋友遠道而來,帶著兩個二十歲正在讀大學的姪女來美國觀光,在城裡住上三天兩夜。

正如我多年前來讀研究所的外甥一樣,進城玩了一整天的心得是:「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一流的大城裡觀光,觀光客有『三多』:排隊多,憋尿多,走路多!」韓國朋友的感覺也相同,第一天太累,第二天就動不了了,於是就叫兩個英文還不錯的姪女們去瞎拼,自己則跟我們見面午餐。除了敘舊之外,她也跟我們提到了一些她看小輩姪女們有趣的事情。

6/23/2018

人生無處不鬧劇

張三就讀的大學離家不遠也不近,但這「不遠不近」也就是麻煩的地方。說近嘛,開車也要三個鐘頭左右,說遠嘛,也沒人坐飛機,只有巴士搖啊搖的幾個鐘頭,搖到頭暈時就到了。

人在美國大多開車不是問題,天下父母心,能接送的話當然要接送,只是張爸工作繁忙,張媽常獨自擔任車伕的工作。這原本也不是問題,問題是張媽對含咖啡因的飲料過敏,不能喝茶或咖啡提神,而最近這兩年睡眠狀況不是太好,曾有過開著開著差一點睡著的記錄,這就有點讓人擔心了。

1/04/2018

現在還是不懂的事

以前小時候或年輕的時候,如果做了或說了什麼,或對某事發表了一點愚見,旁邊常會有些「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的人,倚老賣老的丟來幾句:「你還小啦!人生經歷不夠,你不懂啦!等你老一點你就知道了」這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