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2018

兩百分的表演

平常上課時,我就很喜歡叫學生為自己彈的曲子打分數,每次音樂會結束後也不例外,更要把握機會好好來打個分數。當然打分數的目的,並不是台上表演後的「大鳴大放檢討會」,而是學生一年年長大,一年年進步,經由打分數的過程,我了解一下他們自己對演出的感覺,也藉此給他們一些鼓勵。

音樂會後一個學生來上課,我問他:「你給自己的演出打幾分?」他說:「我彈得很好,所以一百分!」這個學生是屬於「自我感覺良好型」,平時給自己打的分數很少低於九十分。

我說:「我同意!我也覺得你彈得很好,我也給你一百分!但是…」

學生一聽到「但是」兩個字,兩隻眼睛忽然睜大了一些,也許他自己不知道也說不出為什麼睜大,但是心裡肯定覺得「我已經一百了,怎麼還有『但是』啊?」

當然有「但是」啊!沒有「但是」,我這個老師還怎麼當啊?何況「但是」,也不一定就是不好的啊?

「還有一件事,跟鋼琴還有音樂無關,我也要打一下分數,而且,我給你打兩百分!」我說。

學生無所謂幾歲,如果是第一次上台,我會在離鋼琴幾呎的地方放一張椅子,請學生先坐下,然後從「走過來到鋼琴旁」開始教,一路教鞠躬、坐下、數到三、想想第一首曲子的速度與節奏,然後才把手拿起來開始彈。最後彈完時,也要把雙手放下後,再起立敬禮下台。

年紀大一點的學生聽得懂學得快,年紀小的學生會比較麻煩,反正在上課時的彩排,都任由我不斷耳提面命,邊說邊做,在表演前的一個月,得練習四至五次。但是不管怎麼練,通常一到演奏會場地就忘的一乾二淨,真正上台時更是完全走樣。

有人完全忘記鞠躬這件事,直直走上前就坐下;有人鞠完躬後轉身,屁股還沒有碰到琴凳,琴鍵就已經發出聲音了;還有人彈完後手尚未完全離開琴鍵,人已經站起來打算用最快速的方式落跑。奇怪了,不知道這些學生到底在急什麼呢?

這次這個學生從台下走上前,感覺行動優雅從容不迫,在鋼琴前大方的鞠了一個躬後,轉身坐下。坐下後馬上又站起來,因為他覺得琴凳不是他要的距離,於是起身調整。因為琴凳不輕,比較小的學生上台,都是由我代勞,這個學生已經大到對琴凳的距離有感覺,而且還自己負責,光是這一點,我就可以給他一百五十分了!

之後他坐下,沒有馬上火速開始彈,我感覺到他心裡盤算著速度,然後才開始。兩首曲子的結尾都需要漸慢,也慢的恰到好處,最後一個要稍微延長一點的音,也全都做到了,兩首曲子都有完美的結尾。總之非常有大將之風,第一次有一個非常完整上台下台的樣子,所以我給他的「台風」打兩百分。

以前我並沒有特別注意學生幾歲或參加過幾次演奏會,會有比較好的台風,只是這次忽然發現這個學生的情形。後來我把他的資料找出來,發現他已經參加過五次音樂會。可能這個學生就是需要這麼久的時間,然後年紀也大到一個程度,可以從容的做這件事了。對我來說,「台風」也是鋼琴教育的一部份,我很高興他做到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