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18

找個「老外」吧!

孩子生長在美國,應該是個老美,但是卻又有華裔父母,因此在觀念與行為上會受到中式傳統的影響而產生矛盾。例如在「找對象」一事上,就有許多父母整天對孩子不遺餘力耳提面命疲勞轟炸,希望他們乖乖聽話,找個老中。

找個老中當然好,但是若不是老中或亞裔,我也完全沒問題。我的孩子知道我在這方面沒有任何特定想法,如果我對他們交的朋友有意見,我有表達的權利,但是我也會尊重他們的選擇與決定。

只是最近我被幾個媽媽們搞得很煩了,我的政策已經改變。

這些媽媽的孩子們都已經大學畢業在工作了,但是她們整天擔心,追著孩子問東問西,孩子被問煩了不理她們,她們就旁敲側擊去問孩子的朋友或朋友的媽。她們所提出的問題與疑慮在我眼裡,全部都些狗屁倒灶莫名其妙不需要擔心的鳥事,因此我明文昭告兩小:「如果要交男女朋友,請盡量找個『老外』吧!

我覺得亞裔父母在比例上,有比較多的虎媽與控制慾父母,恐懼也超大,這種人一般都非常負面,我認為他們養出來的孩子,在情商與情緒上,不會太健康。如果父母不能尊重孩子已經成年,凡事都不讓孩子自己做主,結婚之後,親家父母會毫無節制的插手小倆口家庭的事,我不認為我的孩子能接受這樣的情況;或者是他們必須學習接受,卻會非常辛苦。這是第一個原因。

走筆至此我發現,雖然我覺得自己並不歧視任何人,但其實我真的歧視虎媽。

如果大家都是亞裔,甚至還是個老中,也許我們兩老還能與親家父母交個朋友。但之後要是我發現他們控制慾很強或恐懼很大,整天擔心或想插手孩子們的事,然後還要來與我討論分享,希望我與他們結盟來管孩子,我當然不可能閉上我的賤嘴,可能還得教育親家,如此一來我受不了對方,對方也受不了我,孩子們就會被夾在中間,能高興嗎?我後半輩子,還能過日子嗎?這是原因之二。

我說的「外國人」,指的應該是美國人吧?美國人的家庭當然不全是一百分的,有問題的也很多,但是美國人教「尊重」比我們多的多,人與人之間的界限也比較清楚,孩子長大後離家自立,父母也較能放手。此外英文中並沒有「孝順」一詞,如果孩子因為與父母的關係不好而少來往,也較不會有不孝的包袱與內疚。這是第三個原因。

兒子回家的那幾天,我很認真的跟他說了這些我的想法,兒子大笑問我說:「你怎麼了?受到什麼刺激了嗎?還是你又看了什麼新的連續劇?」

女兒最近因為與一位同學的母親相處,覺得這位長輩對孩子的言行,就是不時的控制與情緒勒索,女兒有一點嚇到,所以完全了解我的意思。當她告訴同學「我媽叫我們不要找老中」時,這位同學還開玩笑說:「喔,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嫁給你哥?」

人的行為是被恐懼統治著的,我知道我的恐懼不大,擔心的事也不太多,但是我並不是完全的放心。我最擔心的事,就是「孩子找到錯的對象」。看來如今我不但怕他們找到錯的對象,更怕他們找到「錯的婆婆或錯的丈母娘」。

這些事目前八字都還沒有一點呢,我似乎也太過於負面與恐懼了,五十步實在不需要笑百步。我也明白無論我擔心與否,都不能替孩子做功課,個人的功課自己做。但是文字打打文章寫寫之後,我也為自己找到一條出路了。以後當要面對受不了的親家之前,我可以做一件事,就是「先吃點啞藥」再出門!

 --------------------------------------

閱讀舊文:「虎媽 v.s. 負責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