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2018

第一名奶奶

年過半百,與朋友們之間聊的話題也進入另一個階段。最近常常聽到的是:「如果以後孩子住附近,要幫忙孩子看孫子嗎?」話說我的猶太老闆與老闆娘,就是一個活生生的好例子。

老闆家與兒子家車程約十分鐘左右,兒子與兒媳婦都有全職工作,有個一歲多的兒子。從一出生起,爺爺奶奶就不時幫忙照顧孫子,讓兒子小倆口能有些自己的時間。老闆也知道二十多年前我在家帶孩子時,可沒有這麼好命,沒有任何幫手。

想起九零年代自己一個人在家帶孩子的時光,我真是欲哭無淚。當年不比現在,因為沒有網路,如果不出門,與外界唯一的通訊就只有電話;如果電話沒響,一整天我都沒有機會說一句大人話;即使電話響了,我可能也講不了兩句就得掛了。總之所有的時間全在孩子身上,完全沒有自己。

當時沒有任何與中文有關的精神生活,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更沒有書,有時候學生快進門了,老爺不見蹤影,Baby還在地上爬,我都快抓狂了。偶爾老爺回來後看著兩小,讓我能出門喘口氣。記得有一天他九點才到家,我說:「你這麼晚才回來,莫都已經關門了!你叫我去那裡逛?」老爺說:「你可以去 Home Depot,那裡十點才關。」

尚未為人母之前,我一點都不喜歡小孩,孩子講的話我聽不懂,我講的他們也聽不懂。大學時在台灣教學生,鐘點費還算不錯,但不知道為什麼,在台灣沒有人上半個小時的鋼琴課,熬一個鐘頭對我而言真是件苦差事。有一個小女孩星期日早上上課,每次我一進她家門,得先坐在那兒陪她哭半小時,才能開始彈琴。

現在的我當然不再討厭孩子,不但不討厭,還很喜歡,當老師這麼多年,也覺得自己很能跟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溝通,但是若要我當全職保母,從早到晚看孩子,門兒都沒有!

最近聽到幾個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們的豐功偉業,我真的嚇壞了!在此為他們排名一下:

第三名是一位「八字還沒有一撇,但是應該已經可以看見『一點』」的未來奶奶,兒子已經訂婚了,因此當奶奶的日子指日可待。她已經開始為兩小擔心:「如果以後他們兩個都要上班,那孩子怎麼辦呢?」結論是:「如果需要我,我沒問題,臨時看、隨時看、長期短期、全職看,都可以!」

我非常佩服這位朋友,她原本也沒有自己帶孩子,兒子讀幼稚園時,她才辭工成為家庭主婦,不知道現在願意做孫子的保母,是否有一點補償過去的心理因素?而且她一直有很多娘家人在附近,隨時都有幫手。我認為她並不知道如果當孫子的全時保母,日子將會變成如何,才敢如此放話。但是我也不用洩她的氣,到時候就知道了。

第二名是兩位公婆一起,已經回國幫忙帶大了大孫子,現在老二快出生了。因為大家都覺得在美國生活,無論是環境上或是醫療與教育方面,都比國內好,所以很可能把兩個孫子留下,大的可以開始上學增加英文能力,小嬰兒可以在污染較少的環境中,渡過人生的第一年。

雖然我知道他們認為在美國照顧孫子的任務責無旁貸,但是偶爾也會來一句「我看我的下半輩子是完蛋了!」所以在心情上,也可能有某種程度的矛盾。不用說,我也是佩服的五體投地!

第一名是一位已經當了好幾年奶奶的偉大母親,每天早上開車把孫子接來家裡,傍晚再送還給兒子。聽聞她身兼保母與車伕,但我想肯定也會不時當一下廚子,幫兒子媳婦便當都順便包一下。

當我向老爺告知這位奶奶的豐功偉績時,我一再叮嚀他:「以後如果我中了邪,要答應兒子或女兒做這種事,你千萬得拉我一把,救救我!」想想如果我要當保母,只怕老爺也跑不了!

如果我有孫子,我一定會做一個稱職的奶奶,這是無庸至疑的,但是要我長期照顧孫子,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已經養大兩個孩子,雖然在我今生畢業前,我都是還是他們的母親,但我的孩子已經成年,我的「基本母親功課」已經做完了。

每個當父母的人,都需要自己親自經歷與孩子相處及教養的過程,如果自己都不管,那生孩子幹嘛?我不覺得人一定要結婚或生小孩,我從來也沒有對孩子們說過「你要結婚、你要生小孩、因為我要當阿嬤」這類的話,所以如果他們有孩子,是他們為人父母的責任責無旁貸,不是我啊!

目前如果我非要考慮這個問題的話,那麼我會選擇跟我的父母一樣。當弟弟有了孩子之後,父母馬上把話說清楚,他們可以像我的老闆一樣,偶爾當一下臨時保母,但是絕對不會長期當托兒所幫弟弟帶孩子。我想我能做到的,大概也就是這樣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