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2019

「聲入人心」之旅

我喜歡唱歌,也喜歡聽人唱歌,但我從來沒有學過唱歌,只有偶爾看看電視上的選秀或比賽節目,聽聽老師們對演唱者的講評,以及在合唱團彈伴奏,多少聽了一些而已。最近經由朋友介紹,看了一個不太一樣的歌唱節目,感到耳目一新,開啟了我的「聲入人心」之旅。

此節目與其他歌唱節目的不同處,是以歌劇與音樂劇的美聲唱法為主。參賽的三十六位歌者,大多是聲樂主修的學生或老師、已經從事此行的專業人士、或是曾學過美聲的歌手,年齡從十八到三十六歲,有幾位因曾參加過其他歌唱節目,已小有名氣。

比賽中不會有人被淘汰,只會被三位「出品人」評為「首席」或「替補」。太早登上首席位可能會被替換下來,成為替補而喪失下次表演機會的人也不用擔心,日後還有反轉的可能。經過十二個星期個人或組隊與獨唱或不同重唱組合的方式,最終選出六位首席演唱者。

我抱著聽歌的心情開始看,第一集介紹各個成員入場選位與試唱,沒想到還沒有聽到半個音,就從每個人選位子的情形,看到許多有趣的人性。36 個座位中有 6 個首席位與 30 個替補位,有人毫不猶豫走向首席,有人選人多的地方,有人先坐了首席位,又馬上換到替補位。一個人是否自信,或認為自己的技術是否已達到某種程度,從最初選位子一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了。

有趣的是選了「四號首席位」的帥哥李向哲。通常中國人認為「四」這個字不吉利,但是他的理論是「DoReMiFa,『Fa』就是『發』,發財啊!」正巧兒子的朋友去外地工作,被安排住在「四樓的 404 號房」,覺得自己很倒楣,我就告訴他「四 = 發」,年輕人回我說:「我不會唱歌,但是看看我會不會發吧!」

之後我決定使用一慣看連續劇的方式,先快速看個大概再仔細複習。發現第一次試唱後,應該有超過十個人登上首席,只是有些人沒能坐到全部試唱結束。後來我在網上找到「聲入人心:劇情升級(加長)」,節目變的更有趣,看了三次之後,我對每個人的印象以及他們的能力與唱過的歌,都更深刻清楚了。

例如高天鶴,一個非常難見的假聲男高音,我覺得他的競爭心怎麼那麼大啊?每次在等待結果的瞬間表情都很痛苦,當沒有被選上首席時,就非常不心甘情願,有一次還說不公平。一路看到最後,他變得謙虛了許多,發現他就是個性情中人,喜怒哀樂完全寫在臉上。

至於周深,參加了「中國好聲音」後已成為眾人所知的歌手。老天厚愛他,給了他天生的美聲能力,但是也給了他無盡的功課。因為身高不高與近女聲的聲音,從小被人歧視,也得不到家人的支持。相信經過這個節目,他能更打開知名度,也獲得一些自信。

三位「出品人老師」中有一位廖老師,是上海音樂院的聲樂老師,本身是一位相當有名的男中音。一開始我不太喜歡他,覺得他長得就是一臉匪幹像,但是慢慢看下去,我對廖老師的好感與日俱增。他對大家的評語都很中肯,從來不毒舌。節目越近尾聲,他越鼓勵那些比較沒有機會上台,年齡與音樂技巧各方面都較弱勢的歌手。這種態度深得我心,覺得他是一個非常棒的老師。

當兩組重唱打對台的時候,一組演唱時有另一組必須站在旁邊等。等待演唱的人,表情也很有意思。某些人即使馬上要上場,還是可以盡情欣賞別人的演出,有些人則明顯的一臉緊張。

雖然不會被淘汰,但是比賽總是競爭。有時候我認為「你已經有某種地位,也唱得很棒了,不能給其他人多一些演唱的機會嗎?」但想想也覺得,我個人雖不鍾情於競爭或飛黃騰達,又因生在台灣,我其實並不明白生活在十多億人的環境中,必須要非常努力並不斷與人競爭才能生存,會是什麼樣的情況與感覺?

身為音樂老師,我應該也看見許多一般觀眾看不到的趣味。例如感覺上每個人有機會站上台時,都急於求表現,往往表現過了頭,老師就給了「Less is more」的評語。想到我的學生們個個膽小如鼠不敢表現,或因為準備不周怕出錯,彷彿彈得越小聲越好,錯了可以混過去不被聽見,所以我總說「不用擔心,表情做的越誇張越好,大聲的地方可以再大聲一點,不會彈壞我的琴的」,要是我說Less is more」,那大概就變成「沉默是金,無聲勝有聲」了。

更多的時候,我想到的是我自己與其他學習古典音樂的人的音樂路。古典音樂的舞台本就是小眾舞台,節目中常常提到在中國的歌劇或音樂劇演出中,台上演員比台下觀眾還多,他們希望能藉著這個節目把美聲推入人群。

36 個人中,大半都是我孩子的年紀或更小,他們憑著對音樂的執著與熱愛,無怨無悔的走上這條路,不也跟我當初一樣嗎?學音樂的人何其多,真的有資格也有機會站上舞台的人,又有幾個呢?我當然也希望有我的舞台,但是若真的給我一個,我可能一上去就馬上含笑九泉了!今天這 36 個人非常幸運能參加這個節目,使他們可有比其他人多一些生財與生存的機會。事實證明節目播完後,有幾個人應邀參加「歌手踢館賽」,有好幾個人商演不斷,音樂會的票也大賣。

因為自己看得津津有味,感謝介紹的朋友,也想介紹給其他的朋友。一個朋友是台灣人,馬上告訴我他不看大陸節目。有個人直接告訴我「這些節目都是商業炒作」,就像我以前介紹「愛情保衛戰」時一樣,我看了覺得有學習,不願意看的人就說這些故事都是假造的。反正我「只管介紹,不管生孩子」,看不看當然是朋友的自由!

有個朋友原本不太聽歌,但是對於我看了之後沒多久就變心,退出「周董粉絲團」加入「周深粉絲團」一事,感到十分納悶兒,於是決定一探究竟。不探則已一探驚人,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看完「聲入人心」一次,成為一個超級專業的周深粉絲。此朋友已經空巢,她說:「我不知道我小孩今天在幹嘛,但是我知道周深今天在幹嘛!」她從早到晚聽周深的歌,不定期送我周深的消息,若想知道周深什麼時候發新歌,何時何地有演唱會,問她就對了。

另一個朋友,我只知道她愛唱歌,不知道她聽歌聽到一種癡狂的地步。侯文詠曾在書裡寫道:「認真拼不過迷戀」,此朋友聽歌大概就是如此,經認真到迷戀。兩岸三地所有的歌唱比賽選秀節目,沒有她沒看過的,歌手亦如數家珍,36 人中她知道好幾個,我一個都不認識,我只知道「演唱總監」是來自台灣的黃韻玲。

自從三月初開始看「聲入人心」到現在,我的日常就變成聽歌、追星、以及與這兩位朋友討論這些歌與這些人,我成為他們的美國大媽粉絲,連帶回憶自己的音樂過往。

「聲入人心之旅」仍在持續熱燒中


2 則留言:

聲入人心淚光閃閃粉絲團 提到...

紀念這陣子一起追星的日子。

某媽媽粉到此文一遊。(擊掌)

YuYunbeautifulworld 提到...

哇! 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