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季剛的故事」已經不是新的故事了,但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會有朋友寄來,每次收到我就會重新再讀一次,心中也都還是有同樣深刻的感動。我自認為是個很開通的母親,可是如果我兒子從小要玩芭比娃娃,我…可能…會…吐…血…
偶爾與朋友們閒聊時提起吳季剛,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有兩個疑慮:
(一) 如果他沒有出國只是待在台灣,那麼他的成就是否會不太一樣?
(二) 我又沒有生出這種在某方面那麼傑出的小孩,那我怎麼辦?
就第一點來說,是的,他除了很早就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之外,他還有個不畏他人異樣眼光的母親,再加上他家的經濟情況一定不錯,才能送他到國外學習。這世上也不是每個有錢父母都願意花錢在孩子的教育上,甚至有不少的家長是「如果你讀我同意的科系,我才付學費」,所以他真的有很棒的父母。
但是如果以上的條件他都沒有,而他還是他,繼續堅持對於服裝方面的理想及興趣,不對生活妥協,也許他的路途會更困難艱辛一些,也許成名會晚一些,也可能不會這麼國際化,的確是會有些不同,但即使他沒有出國,仍舊真心執著並且相信自己,當意念大於一切的時候,那麼「環境」所能造成的影響也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就算只在台灣,他還是會在這行中發光發熱的。所以我認為吳季剛有今天的成就,是老天安排的必然結果,我們根本無需討論這個「要是他沒出國的話…」的話題。
至於第二個問題:如果我的孩子就是個平凡孩子,能讀書但沒啥興趣,也沒名列前茅,其他各種才藝學了但也表現普通,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在那兒,那該怎麼辦呢?
在這個世界上有本事展頭露角的人,畢竟只是鳳毛麟角,大多數的我們都是平凡人。即使只是平凡人,我們也有權利做一個快樂而且有用的人。所謂「有用」,就是雖然我們沒有能力發明電燈、發現相對論、或成立微軟蘋果電腦公司,但我們能自給自足,沒給社會製造問題或負擔,那我們也可以有一種「平凡的成功」。孩子也一樣,他可能就是沒有特別突出的能力,也沒有一定要做什麼的堅強意志,但他還是有一個人生存的權利,我們身為父母,有責任為他製造一個學習的環境,及被呵護被重視的成長環境。
如果孩子都像吳季剛一樣,知道自己要什麼,這種父母根本不用做太多,只要給他自由發展的空間,放羊就行了。但如果孩子只是平凡,他更需要有支持他的父母,所以他能夠接受自己的平凡,安心去做一個「有用」並簡單快樂的人。
諸多父母看見別人的孩子耀眼,就深怕自己的孩子沒有興趣沒有專長,整天對孩子囉嗦,讓恐懼占據了生活,反而阻礙了孩子的身心發展。其實我們只需要保持平常心,放下恐懼,並且相信孩子會做好他該做的事,就夠了。
曾經跟一位虎爸一起吃飯,在閒談中他問我兒子說:「你打球啊?那你是不是你隊上的 key person?你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確定自己能做到是 Top 5%,不然就不要做。」席間他一直有意無意的強調著他高人一等的論點,我吃著一桌的山珍海味搭配著他的論調,胃裡心裡都十分難消化。
本來我只是咀嚼著,但看他沒有要停止的意思,終於決定張開我的賤嘴並發出聲音:「您看我們現在吃飯有七個人,如果沒有其他六個人,怎麼能顯出…您…才是… 這桌的 Top 5% 呢?」然後他閉嘴了,還好在「識時務者為俊傑」這件事上,他也是 Top 5%。
所以平凡人也是有存在的必要的,沒有我們這種平凡的母親養出平凡的小孩,怎麼能顯出吳季剛及他母親的不平凡?平凡的我們,也是在積德呢!
2 則留言:
不求孩子飛黃騰達,只願孩子能夠樂觀開朗,在平凡中自然不凡!!秉持如此信念~父母自然無所懼!!p.s.我很有慧根吧!
深有同感,對孩子有信心,等待是父母的功課。想想自己當年是孩子的年紀也是不知道以後要做啥,現在卻急著知道孩子對啥有信趣,真是太急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