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2022

為何不會看譜?

我開始上鋼琴課的時候約六歲,我的父母不懂音樂,經朋友介紹找到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老太太,用傳統學習讀五線譜的方法開始。因為我就是這樣學會的,後來自己成為老師,理所當然沿用此法教學。 

第一次知道有人學了半天卻還是不會看譜,是我進大學後開始教小朋友時。當年大家都使用「約翰.湯姆遜」教本,初級琴譜是「五隻手指對應五個琴鍵」,而這個系列的所有曲子,音符上都寫了指法「12345」。 

讀大學時我是菜鳥老師,教學經驗不足,一段時間後發現學生只要知道用哪一隻手指,換言之「讀數字」就能彈;但若沒有指法,就彈不了!就好像我的小孩讀中文時一定要有注音符號,否則就讀不出國字一樣,才知道這種琴譜真是害死人!

後來在美國使用其他系列的鋼琴教材,雖然出版社不同,但編排方式大同小異,學生可以學會讀譜。我認為這是一種理想的啟蒙方式,同時也天真的以為其他老師都應該是這樣教學的,直到來了一個「已經學了三年卻不會看譜」的學生。 

通常對於「非初學的新學生」,我會進行視奏測試。「視奏」指的是「第一次彈一首新曲」,測試前提是「選樂曲與學生現階段程度相符的新曲」,否則給一個學了兩年的學生看「蕭邦幻想即興曲」,只怕還沒有彈就先鬥雞眼了吧? 

讀書亦是類似的情況,若給一個「讀完小學三年級」的孩子一本「二年級程度」的書,理應駕輕就熟;若讀四年級的書,可能會有一點吃力。但無論怎麼說,三年級讀完了,總不會看到報紙就鴉鴉烏,沒有半個認識的字吧? 

五線譜上只有七個音名,不能與幾百個中文字相提並論,但鋼琴有88個鍵,五線譜有「高音譜號」與「低音譜號」,音名是不斷重複的,經由時間的累積與程度的漸進,進而學習熟讀越來越多的音,在視奏中能盡快的彈出。 

第一次見面,「非初學的新學生」彈了一首中級的曲子,彈得很不錯。我在學生的琴譜中翻出一首新曲,沒想到他竟然無法視奏!再換一本小朋友初級琴譜,一頁大字報四行16小節,還是一樣!這是怎麼回事啊?明明已經讀完三年級,卻一個大字都不識!原來此學生雖上了幾年學,卻仍是個「文盲」! 

於是我對家長實話實說,如果要拜我為師,得當作完全不會重頭來過!如果家長或學生不能接受,那只能說我的本事不足以擔此重任,就請另請高明了。如果願意配合,也是死馬當活馬醫,期待笨鳥慢飛能到達某處。但即使學生願意重頭來過,其起過程也往往是困難的,主要是因為「慣性」已經養成! 

我在上課時常對學生說「蓋錯房子」的故事,若開始練一首新曲時,不小心練了錯的音或錯的節奏,就等於在開工前不看好藍圖,等房子蓋好才發現錯了。之後要拆掉重蓋,要多花兩倍至三倍的時間與金錢,何苦呢?為什麼不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做對的事呢? 

另一件最好在「一開始就做對」的事情,是「拿筷子」!沒看到我們周圍有不少人用錯誤的姿勢拿筷子,導致很多細小的食物夾不起來?這應該也是小時候第一次學習拿筷子時沒有注意,學了錯的姿勢形成錯的慣性。很難有人在長大後能把自己當作「從來沒有用過筷子」來改正,因此也就只能這樣了。 

因為我對「拿筷子」非常重視,我知道「揠苗助長」必將導致「欲速則不達」,我得等到孩子年紀大一點時教他們用筷子,到時他們的骨頭肌肉已夠成熟,能馬上學到正確的方法。學彈鋼琴也是如此! 

我曾經教過一個七歲的金髮碧眼美國女孩,她應該算是我教過最漂亮的學生了吧?當洋娃娃一樣的她坐在我旁邊時,我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老師!但我真不應該以貌取人,當教材進入五線譜後,沒有幾週我就面臨崩潰邊緣,因為她完全無法分辨音符的行進是往上還是往下!還好家長在三個月之後打退堂鼓,否則我可能會開始懷疑我自己的智商! 

有一位家長想讓老二學鋼琴,同時拉了讀中學的老大一起來。老大對於學讀五線譜感覺乏味無聊,但是又被逼著來,便拿了「莫札特土耳其進行曲」CD放給我聽,表示喜歡想彈。我從來不打擊學生的雄心壯志,我希望他先嘗試,然後自己主動知難而退,若試都沒試就被老師嫌棄能力不足而被迫放棄,我不覺得有任何意義。 

因為他讀譜技術尚未成熟,我只能一點點慢慢教他,沒想到他非常認真的每星期彈幾小節再全背起來,直到學完全曲還上台表演!音樂會當天彈完後,所有人都覺得他棒透了,只有我明白,他今生的鋼琴生涯已隨著音樂會的結束而到盡頭! 

今後如果他每天能繼續彈此曲數次,起碼保持記憶,那麼也許可以「一曲走天下」直至老死。但若從此不再彈琴,數年後即使看譜也不會彈,因為他並沒有學會技術,只是經由短時間的訓練,達到一種耳朵與肌肉的慣性記憶罷了。 

我自己的學生我清楚,他選擇不讀五線譜,我同意用一個例外的方法讓他學會了一曲,我也是「只此一次,下不為例」了。但我今生遇到過「別的老師教過,已經學了幾年,但卻不會讀譜」的學生實在不少,所以最近非常認真的在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學生啟蒙時年紀已經夠大,智商正常沒有學習障礙,不像「洋娃娃學生」上下不分,然後老師也從五線譜開始教,那麼學生為什麼學不會?如果家長完全不懂音樂,如何能在這方面負責?若像「一曲走天下學生」沒有學會看譜也能彈琴,那麼鋼琴這條路,他能走多久多遠呢? 

我自己是老師,若「為人師者,都會對教學負責」,那麼這些為數不少的學生仍走上錯誤的學習道路,我猜測原因可能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開始得太早!

我的原則是,凡是孩子不到五歲的家長打電話來詢問,基本上都拒絕,並建議晚一點再開始,而且越晚越好。女孩可等到六七歲,男孩七八歲!何況學費也不便宜,但很多家長都不知道在急什麼,急著讓老師們多存私房錢嗎? 

話說學鋼琴這件事,看別人彈輕鬆,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孩子需要一定的成熟度與手眼協調及理解力。 若開始的太早,孩子理解不了,很可能就用強記的方式來練琴,而不是學習讀譜。三四歲的孩子大字不識,卻能將三字經背得滾瓜爛熟朗朗上口,就是靠著記憶。 

慢慢學習讀譜彈琴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靠記憶卻可以立竿見影,但初學鋼琴的記憶慣性一旦養成,將很難改變! 

再說可能造成第一個錯誤的第二個原因,就是:急功近利! 

經由網路,現在的家長常分享育兒資訊,看到別人的小孩四歲就開始上鋼琴課了,於是也急著開始;看到別家娃娃學了半年就上台彈得嚇嚇叫,就去對老師反應。

老師除非願意堅持理念也有耐性,能陪著年幼的學生慢慢認讀五線譜,否則受到金主家長的影響,希望快速達標滿足顧客的需求,就很可能在學生讀不出音符的時候趕緊告訴他說「這個音彈這裡,那個音彈那裡」。 

如果一張口旁邊就有人餵飯,那麼孩子還需要學會自己吃飯嗎?很多孩子大一點之後也發現自己不會看譜,也痛苦,但其實都已經太晚了!因為慣性已經養成了!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我雖然用相同的教材與教法,但是我從學生身上看見每一個人學會的過程都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需要老師的耐性與家長的配合,慢工出細活才能打好基礎。 

當然大部分的孩子並不會成為鋼琴家,學生的豐功偉業也從來不是我教學的目標,我只希望在我有緣陪伴學生的幾年裡,能盡我的力量傳授技術,希望他們喜歡鋼琴主動練琴,在未來他們長大成人後,如果聽到好聽的音樂,能找到琴譜自娛,那我就很高興了!

-------------------

 閱讀舊文:「褻瀆音樂的人

閱讀舊文:「學鋼琴,母子不歸路

閱讀舊文:「第二次視奏

 

1 則留言:

UN 提到...

能從學生的角度想,還會多方分析學生的學習力和學習歷程,是最難得的老師。在此送琴老師十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