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013

第二次視奏

「視奏」,所謂「Sight-Reading」也,今天(1/16/2013)我查了在「Wikipedia 」的解釋,是「the reading and performing of a piece of written music, specifically when the performer has not seen it before 」。明白的說,就是一份新的譜,以前從來沒看過,這是第一次看到,第一次嘗試把這音樂演奏出來,這第一次就叫「視奏」。

以前在台灣考大學音樂系的時候,還要考一個項目叫「視唱」。顧名思義,也就是發給應考的學生一份沒見過的譜,當場看著譜就得唱出來,由此可看出學生的讀譜能力及音感,老師則依照學生唱得好壞來打分數。所以不論「視奏」或是「視唱」,都是一種可以被評量的技能。

「視奏」其實是個在學習中會一直不斷在發生的過程,因為每次學一首新的曲子,翻開新譜第一次嘗試彈奏,就是在「視奏」。當然經過多年的練習還有程度的精進,「視奏」的能力也會進步。

那什麼是「第二次視奏」呢?當然沒有這回事啦!因為只有第一次才能叫「視奏」,已經彈過一次之後,第二次已經不能算是「視奏」了嘛!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鋼琴教學,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雖然我不會因視奏不好而責備學生,但學生不論是五歲、十五歲、或五十歲,程度不論是初級、中級、或高級,大家對於「視奏」都是抱著一個很謹慎的態度。

每次當我把譜翻到一首新曲子時,學生都是先把眼睛睜大,把皮繃緊,有些人甚至還會從一個駝背的姿勢忽然彈起來坐直,有眼鏡的人可能還得推一下眼鏡。程度比較高的學生,看譜看了第一眼後如果覺得新曲子還挺困難的,有些人還會嘆一口氣,露出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表情。然後當學生把所有的準備工作都做完後,就會開始全神貫注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讀每一個音,並且非常小心的控制手指,希望不要彈錯。

但是當視奏結束之後,如果我還叫學生馬上再彈第二次,也就是我所謂根本不存在的「第二次視奏」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如果要打分數的話,十有八九的學生第二次的分數都比第一次低。一些比較困難的部分,第一次如果沒錯,第二次就一定會錯;簡單的地方當然第一次沒問題,第二次不知為何就是會彈錯;萬一有個合弦三四個音的,第一次還能勉強看看彈出來,第二次就好像已經瞎了,只看到一堆模糊的黑點在紙上。「第二次視奏」真的已經不是「視奏」了,不是應該比第一次好嗎?

某些時候開車也是同樣的情形,第一次要開去一個從來沒去過的地方,一定先看地圖規劃路線,上車後也是一路戰戰兢兢,任何一個路標都要看得清清楚楚不會錯過,深怕開錯路。但是第二次去的時候,莫名其妙的就迷了路,多走了一個鐘頭不說,最後到了還一直覺得:「我不是來過了嗎?怎麼上次都沒錯,這次會錯?」

我發現凡事做第一次的時候,大家都非常認真的提醒自己,這是第一次,一定要盡力做好。但做第二次時,因為已經有了第一次的經驗,潛意識裡就已經鬆懈了,覺得沒那麼難了,結果不進反退。

經由「視奏」,我看見學生的能力;經由「第二次視奏」,我看見人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