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2021

起跑點

最近經朋友介紹,我開始看「老師請回答」個節目,形式類似「愛情保衛戰」,就是把兩個談感情的人換成父母與孩子,或可說是「親子保衛戰」吧?會去上這個節目,想當然爾是關係出了問題。第一次我看到一位可怕的虎媽如何瘋狂的培養孩子,以及在座老師們的反應,還有老師們對虎媽提出「如何改善親子關係」的建議。

因為覺得節目不錯,介紹給另一個朋友,此朋友認為許多家長都對孩子期待甚多,不是讓孩子提早入學就是過度培養,有感而發提到了「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兩句話,我馬上想到我自己,並告訴朋友說:「我媽當年就是這兩句話的忠實信徒,害我小小年紀在幼稚園就留下了留級的前科!」

小時候父母送我去讀一家私立幼稚園,原本應該從小班開始,再接著讀中班與大班,不知道為什麼小班讀完後,學校就讓我跳過中班直接升到大班,我覺得可能是因為我的出生月份。那時從大班畢業後需通過入學考試才能進入小學,老師發了一份講義請家長幫忙複習,我拿回家給老媽,老媽看了一眼跟我說:「你去告訴你老師,說你媽不識字,沒辦法做這件事!」

我那麼小,哪裡搞得清楚狀況?沒有大人幫忙,當然沒考過。但也無所謂,可以留校再讀一年,於是我留級再讀一次大班,結果我有兩張畢業照與兩張畢業證書,還參加過兩次畢業典禮。

第一次的小學入學考試已不復記憶,第二次的情況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考試是選擇題,老師在前面唸題目,例如「國慶日是幾月幾號?() 1025號;() 1010號」等等。當時考卷上大部分的國字我都已經認識,當老師唸到第五題時,我已經做完第十題了!第二次我通過考試,順利進入小學就讀。

記得班上有一個男同學跟我一樣留級,大班也讀了兩次,我的兩張畢業照上面都有他。有趣的是到了初中時,有一天我忽然發現「咦?他怎麼跟我弟弟同班啊?」弟弟小我一年,所以他又留級了嗎?

嚴格說起來,我的小學入學年齡是正常的,只是在幼稚園時不知道為什麼先跳級後留級。第一次我為什麼考不上?兩個英文字就能解釋,因為我「Not Ready」。如果第一次僥倖通過考試上小學,我的年齡與我的成績都會是那年同學的「牛後」,第二年重讀大班後再進入小學,我轉身成為「雞首」,一切就自然地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容易多了。

其實在往後讀書的日子裡,我的能力一點都不好,只因我以前是個在乎成績的「虎小孩」,我非常努力。小學時我勉強名列前茅,但是到了初中就明顯吃力,考高中時大家以為我可以考進第一志願,但我只進了第三志願。從私立學校的小池塘進入公立學校的大湖後,我也有了自知之明,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因此決定考音樂系。

現在回頭想想,從小到大學習過的科目中除了音樂之外,沒有一項是我喜歡的,因為不喜歡,就很難下功夫。其中數學是最糟的,高二還差一點當掉再留級一次。雖然我喜歡音樂,但是學校的音樂課對我來說,就好像大學生讀小學課本一樣,我啥都不用做就能夠拿高分,考試時還能罩我前後左右的同學。

我不是虎媽,但是剛當媽不久的時候,我也曾有虎心情。記得老大幾個月時,我看到別的 baby 會翻身了,怎麼我兒子還不會?於是回到家裡我就把他的腳左右翻來覆去,希望可以幫他練習。

 老爺看到說:「現在都還不會說話呢,你就要開始比了嗎?那以後呢?」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如果父母的好勝心強,比較心也濃厚,那麼絕對有 baby 項目可比,翻身爬行站立走路說話都行,甚至上廁所也能比誰早。

我曾遇見一個「小便虎媽」,老大來上鋼琴課,還帶著一歲半的老二。某天一進門就很得意的告訴我:「老師,我們這個一歲半已經不用穿尿布了!」說時遲那時快,老二臉色一變,地上馬上出現一灘!還好我已經把地毯換成地板,否則我能要求家長賠償嗎?

忘了我家老大是何時學會自己上廁所的,但是老二很晚才會。家有兩小的生活已經夠雞飛狗跳了,我需要為了少花一點尿布錢而整死自己與孩子嗎?早一點學會上廁所可以寫在大學申請表上嗎?有人到了大學還穿尿布嗎?

說到「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我的一個朋友可與我老媽結拜。她的老大也因為出生月份,入學時成為吊車尾的牛後,加上孩子過敏,很多東西不能吃,看起來比同齡孩子瘦小很多。她很早就發現一個現象,就是吃完午餐後其他同學都在外面跑跳,只有她兒子累得睡著了。當搬家到另一州時,她馬上讓兒子降了一個年級。

朋友了解揠苗助長的壞處,等孩子們上小學後才想到學樂器,她非常高興買了鋼琴讓女兒去上課,但是女兒興趣缺缺,反而是兒子有興趣。因為已經七八歲了,理解與學習能力都 Ready,讓鋼琴老師驚為天人。朋友笑說:「我本來買鋼琴是要給女兒彈的,沒想到『豬不肥,肥了狗』!」多年後的今天,她兒子不但學會多種樂器,還進了大學音樂系。

「老師請回答」節目中常常有家長提到「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這是大部分家長很早就開始為孩子安排各項課外才藝課或是補習學校重點科目的理由。試想如果我大班沒有留級就進了一年級,我其實是「偷跑」,「偷跑」算是一種好的起跑嗎?如果孩子還沒有 Ready 就先偷跑了,然後當別的孩子還能繼續加油跑的時候,自己的孩子卻已經累得變成慢跑了,那麼這樣到底是輸了還是贏了呢?

朋友希望女兒彈鋼琴,結果喜歡音樂的卻是兒子。我們認為孩子還小不懂,就早早為孩子安排學習,「老師請回答」中甚至有父母不惜花費大筆銀子將孩子送至大城市所以能有更好的資源。為了一個好的起跑點犧牲家庭生活與親情,值得嗎?孩子把時間都花在上課但卻失去童年,划算嗎?這些學習真的對孩子的未來有益處嗎?父母的執念,到底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讀大學時,有一天老媽忽然說:「你讀幼稚園的時候,學費跟你大表哥那時候讀大學的學費差不多!」我不知道為什麼我需要聽到這種話,問老媽說:「你是在抱怨嗎?錢雖然是花在我身上,但是跟我一點關係都沒有!我才幾歲?我有叫妳帶我去讀那個幼稚園嗎?如果是你自己願意花的錢,十幾年後的現在,請不用跟我說!」

----------

閱讀舊文:「時辰未到

閱讀舊文:「茶坊勾起的回憶


1 則留言:

龍的傳人green peace 提到...

什麼事都往好的方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