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2024

人算不如天算

當年在台北讀大學時,教了幾個零星的鋼琴學生。那時我跟老媽說:「我賺的錢都給你,你再發我零用錢。」老媽說:「你這生意真是穩賺不賠啊!」

老媽的意思,是說我花的比我賺的多,冤枉啊!我從來沒算過這些,何況我這輩子數學一向爛得就差沒留級了!等到了美國我才知道,原來我的加減乘除竟然還是頂尖的!

長大後的生活,很多事情當然還是得算一下。

有一天我到「好市多」,在門口驗卡被一個員工攔住,他說:「你過去三個月花了這麼多,你應該從『個人會員』升級到『商業會員』,這樣你的會員費雖然增加,但現金回饋也多了,我跟你打包票,如此肯定划算!」

我傻眼了,我有花這麼多嗎?但人家敢來找我,應該是有憑有據的吧?我迅速心算了一下,果然以我現有的消費情況,即使自現金回饋中扣除會員年費,都還有剩,於是馬上聽話把自己升級!

後來我告訴猶太小老闆這件事,小老板比我有商業頭腦,問我:「你算過嗎?這樣划得來嗎?」我說:「我當然算啦!我這輩子如果還能有一點點生意頭腦,不都是拜你爸所賜嗎?不然我還能跟誰學?」

某天又去好市多,巧遇一個朋友。她說:「你是不是剛收到現金回饋支票,所以來消費一下?」對極了!我們兩個還比較了一下誰的支票金額大,爭搶「敗家第一名」寶座。

另一個朋友知道此事後說:「你應該進去買一盒蛋就出來,回饋支票餘額會找現金回來。要是你把支票買完了,今天的消費總額就沒有算在日後信用卡的現金回饋裡面了。」

我聽了嚇壞了!以為自己給猶太老闆打工幾年,已經長出足夠的算錢腦水,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在美國買東西時,常會遇到「買一個原價,再買第二個打對折」的情況,這其實就是商家的促銷手段,反正顧客已經臨門,與其讓我只買一個就走人,不如給點甜頭,希望我買一雙。

話說有個人去鞋店剛好遇到此種促銷,但若只買一雙就得付全價,於是心生一計,看看此時周遭顧客是否有其他亞洲人,她認為亞洲人身上比較可能帶現金。

如果可以兩個人一起付帳,第二雙就可以得到半價,彼此再平分兩雙的費用,這樣就可以達到各自買一雙鞋還得到優惠的目的。

想當然爾,這種「當場找陌生人一起省錢」的思維模式,也是讓我瞠目結舌五體投地!

去年猶太老闆的公司破產,我被迫提早退休,沒想到之前一個跟我學了大概十年鋼琴的前大人學生忽然打電話聯絡我。

學生已經七十多歲,老公剛去世,但她的公司還繼續經營著,目前缺乏人手,問我要不要去幫她打工幾小時?我當然答應並立刻走馬上任。

有一天會計師問學生老闆索取本公司生產機器的成本資料,老闆的回答竟然是「不知道!」我非常傻眼!

我問她說:「如果成本你都不知道,那你怎麼標價呢?你又怎麼知道公司的盈虧呢?」何況「成本」這個字,也不能只算花在機器上的吧?她的回答是:「公司有幾個銀行戶頭,每到年底裡面都有不少錢,那就表示沒有虧本啊!」

這樣的說法好像也沒錯?只是我為前猶太老闆工作二十多年,已經養成一種習慣,在公務上所有各式各樣與錢有關的數字,我每個月都算得很清楚,這樣老闆隨時問我問題,我都能毫無偏差的立刻答出來。

那天下班後我實在是太感慨了,回家告訴老爺說:「前猶太老闆整天算錢,算得鉅細靡遺清清楚楚,現在的學生老闆則完全相反,開公司這麼多年,幾乎沒有算過錢,連一台機器成本都說不出來!然後,算錢的老闆公司倒了,不算的老闆還在繼續營業中…」

我算計錢,當然也被錢算計,人算不如天算,真的不要再算了!一個人的一生中能賺多少花多少,老天爺早就安排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