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合唱團上課前兩小時,收到本團負責人的來信,告訴團員們說我們的「場地負責人」,也就是「老人中心的主任」與她聯絡,問她為什麼上星期來上課的人不多?本團負責人希望我們不要任意請假,有時間的話要儘量來上課。
本團團員們大部分是退休人士,來參加合唱團是因為興趣,不是因為背後有虎媽叫我們參加合唱團,我們都已經年過半百,不需要豐功偉業來寫在大學申請表上了。既然大家是出於自由意願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基本上每星期的出席率都挺高,那裡需要人來提醒呢?
我偶爾缺席,因為要參加孩子們學校的活動,或是回台灣探視,其他團員也一樣,春秋天時有人趁著機票便宜去旅行或回台灣,若有人兒子結婚或女兒坐月子,更有正當理由請假。該請假時就得請假,不能避免。
我們的練習時間是下班後的時間,老人中心主任自願每星期有一天晚下班,先幫我們開門,再等我們練習結束才走人,我們一直很感謝她,如果沒有她,我們就沒有這麼棒的場地可使用。至於她自己是否因此產生任何壓力,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每當她覺得人數不夠多,就會通知本團負責人,負責人就會通知大家,提醒大家別缺席,這種情況也發生不只一次了。
這其實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連鎖反應,而且大都依循著某種公式來行進。例如張三遇到某事心裡不太平衡,就去找李四說說;李四一聽到張三的鬱悶,覺得自己應該做些什麼來幫助張三舒解狀況,但當李四發善心大發的時候,他也為自己製造了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可能得去對王五說說,甚至請王五去找趙六幫忙。或許事情的本身沒那麼嚴重,或許當事人只是想倒垃圾,或者別人也真的幫不了忙,但總有一個人先出現問題,再引出一堆人為他忙得團團轉,這種情形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例如我家老爺每星期固定在週末打電話給老媽請安,要是某一天早出門或太忙忘了,婆婆沒有接到電話,她會開始焦慮,覺得我們肯定出了意外,於是就打電話給在美國其他的孩子們,說找不到我們。其他人一聽,就算不覺得我們會暴斃身亡,但還是得表示自己是個孝子又有手足之情,需要關心我們一下,同時也兼顧婆婆的情緒,於是我家電話響個不停,內容不外乎是:「你們今天在幹嘛?怎麼沒打電話給媽?她很擔心你們知道嗎?」因此我們「沒打電話」這個行為勒索了婆婆的情緒,然後她又去勒索別人,別人再回來勒索我們,並送我們一頂「不孝」的帽子。
我還聽過一個極為誇張的例子,有一個母親在家逼孩子練琴,逼得怒火中燒把孩子打了一頓。這並不奇怪,因為大部分的家裡都有個虎媽說要練琴,還有一個扯後腿的羊爸說不用練那麼多。但這家父親不同,他不但有情緒連鎖反應而且非常嚴重,下班回家後發現孩子把老婆氣得高血壓,抓起棍子再把孩子打一頓,並對孩子說:「你為什麼不好好練琴?你為什麼把你媽氣成這樣?」這個孩子長大後,對鋼琴除了恨還是恨。
話說第一次收到本團負責人的出席提醒信時,我只覺得一股子莫名其妙,但幾次之後已經不爽了,何況我深知同樣的情形一定會再發生。本團的出席率及維持期,難道是建立在一個我們應該感謝的人的情緒上嗎?於是我寫信給本團負責人,告訴她我的想法與感覺,寫著寫著忽然發現自己早已上當了,因為在寫信的同時,我也成了眾多王五之一,陷入這個連鎖反應中,與大家一起互相勒索彼此。
婆婆做的事情,我也做過,只是這次是因為孝而不是不孝。我每星期打一次電話給老爸,老爸什麼先進科技都不用,只用家中的有線電話機座,而我用的是網路電話。某次打回家,一個鐘頭都打不通,這不太可能,因為老爸有裝插播,因此我去電向網路電話公司詢問,客服人員被我搞得團團轉,結果是老爸自己沒把前一通電話掛斷。
第二次又打不通時我變聰明了,先從家裡打給自己的手機,確定電話與網路無誤,再打去台灣給小弟,小弟晚上正在上課,說晚一點回家再說。我並不擔心老爸有事,所以就出門去走路了,沒想到小弟遙控女兒,叫她去爺爺家看看爺爺在幹啥,順便檢查電話機,於是找出了問題所在,跟上次的問題一樣。等我走完路一回家,老爸就打來美國了。因為我一週一次電話請安遇見困難,在情緒連鎖反應下,也動員了好幾個人。
因此我也了解了,雖然我能在生活空間裡偵測到他人的情緒連鎖反應,但是當自己也是當事人時,往往會不知不覺的陷入其中,而且已經成為一種慣性。記憶中只有一次,我在老媽製造的情緒陷阱邊緣及時跳起。那時候孩子還小,我帶他們回台灣,老媽跟我說:「你看你弟妹,連個奶瓶都洗不乾淨,你去跟她講講。」我跟老媽說:「奇怪了,又不是你的小孩?她自己的小孩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干你什麼事?要講你自己去跟她講,我才不幫你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