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2014

孩子物品的「斷、捨、離」

十多年前我在中文學校教學前班時,比照美國學校老師的辦法,每年一開學,就請家長準備一個講義夾,把上課的教材全收在一起,每週的講義加上一點意思意思的作業,起碼有五到十張紙。那時電腦及電子郵件的應用尚未普遍,有些認真的家長,還先把作業影印一份留存,希望以後要是有空,還可拿出來陪孩子複習。

一年下來發現真不得了,每個學生都是厚厚的一大疊,於是我開始教育家長,叫大家到了暑假,就把這一年的東西全丟了,因為以後還會有更多的講義及作業,真的不需要花力氣留廢紙。但家長完全聽不進我的話,還覺得老師很奇怪,因為他們把我的教材視為珍寶,我卻把寶貝當垃圾。
 
其實我是「龜笑鼈無尾」,兩個孩子的中文講義、課本、及作業本,還有我自己為了教中文所收集的教材及剪報等,每次看看都捨不得丟,退休之後好幾年才全清完。還有一些為孩子買的練習本,總覺得有一天有空還能用。可惜的是「有空」從來不曾發生,也不符合「斷捨離」中以「現在」為時間軸的考慮原則,留著「看似有用卻無用」的廢紙,只不過是讓自己心安罷了,感覺只要它們還存在,我就還有機會能再對孩子的中文多盡一分責任。現在想想,真不知是自欺還是欺人,早就該全丟了。

美國學校的三年級開始有額外的資優課程。當時老大被懷疑有「資優」嫌疑,老師出了張問卷問我們的意見,還叫我們去開會。老爺開會回來後,看到有家長將孩子從第一天拿筆塗鴉的作品全留著,還帶了一大卡車去學校,問我:「你有沒有留任何兒子的東西?」我聽了大笑,跟他說:「如果老師不能確定學生是否資優,還要靠家長存的廢紙來證明的話,這種資優課能上嗎?」

話雖這麼說,老大還真留了一些學校的東西,因為他自己不願意丟。他的房間中,屯積了很多過期雜誌、看了千百遍的書、還有一堆CD片子。老二就瀟灑多了,從幼稚園起,每年六月最後一天抱回一大袋的紙張勞作等,我還沒開口,她就自己全丟進垃圾桶了。

生了孩子後,因為接收了非常多的二手衣,我雖沒花錢,但得花時間整理。又因孩子還小,對衣服的尺寸沒有概念,有些衣服上的標示也不很準確,於是每年一換季,我就得把一袋一袋的衣服拿進拿出,全部重新看一次。就像大人的衣服一樣,好穿的就是那幾件,所以雖有那麼多衣服,但大部分也都沒穿過。那些好看但不好穿的新衣服,捨不得捐出去,於是又轉手給下一個朋友,想想當前一個朋友給我的時候,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情吧?過了好幾年,我終於為自己定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如果是我不想給孩子穿的衣服,我也絕不再轉送給下一個朋友,就把它捐了。

至於玩具,我發現五歲以前的玩具雖多,但玩玩就膩了,五歲以後的玩具可以玩的比較久。於是老大不玩的小貝比玩具,我收著準備給老二玩。生了老二後,轉眼間幾年就過了,而且因著老大的存在,老二在玩具上不是循序漸進而是跳級的,當我發現櫃子中還有幾袋玩具的時候,老二早就已經長大了。

最近整理文件,把幾個講義夾中所有孩子的東西全看了一次,除了成績單及一些偶爾上報有孩子照片的剪報之外,其餘的都丟了,取而代之的是駕駛執照考試資料,還有一些證書證件等。現在不論老大或老二,從幼稚園至現在的學校文件,都只有一個夾子。清出來的舊文件夾再利用,又放進了孩子的銀行單等,他們也開始要留存屬於個人的獨立文件。

目前兒子在讀大學,偶爾放假回家,仍繼續享用他的房間及他的屯積物品,這個我沒有異議。但對面的鄰居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兩個孩子唸完大學後,他們的車庫就從裡面開始一直堆到門口,車庫再也不能停車了,而且車庫門一打開,東西就會掉出來。

正如 Phyllis 在「零雜物」中所提到的:「有些離家獨立的子女,會把自己用不著或房間塞不下的東西送回老家,使父母被迫成為倉庫管理員 (第65頁)。」這幾句話對我真是當頭棒喝!看來我除了整理自己的廢物,還得趕快與孩子們劃清界線,因為我可不想當他們的倉庫管理員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