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她打電話給我,問我說:「你記不記得我們小學的時候,老師有特別交代過,如果一枝筆五元,這個『五』就應該放在前面,所以當要寫出算式的時候,得寫 5 x 3,如果寫 3 x 5 就是錯的?」我說:「嗯…好像有這麼一回事。你幹嘛問?你已經老到要寫回憶錄了嗎?」
朋友說:「我在陪女兒寫數學,她寫了 3 x 5,我說不對,應該寫 5 x 3,可是她說老師是寫 3 x 5 的,我們兩個就吵起來了。你可不可以幫我一個忙?你最近不是常跟你對面的美國鄰居一起玩嗎?去問她看看,到底美式的教法應該是 3 x 5 還是 5 x 3?」
這是舉口之勞而已,當下我就一口答應。過了幾天碰到我的美國鄰居,還真記得要問她這個數學問題。
她一聽完還沒來得及回答,就笑的蹲在地上直不起腰來,我站在一旁不知為什麼那麼好笑,還真不是普通的尷尬。
後來等她笑完喘過氣來,才開口說:「只有你們中國父母會有這個問題,還是其他亞洲父母也都會問?不管是 3 x 5 還是 5 x 3,答案不都是 15 嗎?」一時之間我也詞窮了,沒錯啊,不管 5 x 3 還是 3 x 5,答案對了不就好了嗎?
其實我沒資格與任何人討論數學問題,數拍子數了大半輩子,頂多數到「十二」了不起了,沒有超過的。
其實我沒資格與任何人討論數學問題,數拍子數了大半輩子,頂多數到「十二」了不起了,沒有超過的。
至於節奏的概念,像是「全音符」「半音符」「四分音符」之類的記號,需要有一點「分數」的觀念,通常我都以切 pizza 來對學生解釋,也沒什麼困難。
我常常想,如果像我數學這麼爛的人節奏都沒問題了,那麼其他的人就更不應該會有問題了。
偶爾我會問學生說:「你喜歡數學嗎?」有趣的是,學生不管幾歲,大部分都說喜歡,而且也都覺得自己的數學很好。奇怪了,既然你們都覺得自己的數學這麼棒,怎麼數拍子這件小事就是搞不定呢?我看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吧!
回想起以前兒子大約在唸稚園及一年級的時候,沒事我也會寫一些加減法讓他練習,到底動機是什麼?總之不外乎就是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數學至上嘛!
偶爾我會問學生說:「你喜歡數學嗎?」有趣的是,學生不管幾歲,大部分都說喜歡,而且也都覺得自己的數學很好。奇怪了,既然你們都覺得自己的數學這麼棒,怎麼數拍子這件小事就是搞不定呢?我看是「非不能也,是不為也」吧!
回想起以前兒子大約在唸稚園及一年級的時候,沒事我也會寫一些加減法讓他練習,到底動機是什麼?總之不外乎就是因為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數學至上嘛!
兒子寫一寫還老大不高興說:「不是有計算機嗎?幹嘛一定要我自己算?」我則罵他說:「少囉嗦,我不要你跟那些沒大腦的老美一樣,找個錢都找不清楚。」其實他不就是個小老美嗎?
女兒上中文班時,班上有一個同學去學心算,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全班都去報名了,只有女兒沒去。
女兒上中文班時,班上有一個同學去學心算,結果一傳十十傳百,全班都去報名了,只有女兒沒去。
一個家長見到我,問我說:「琴老師,你覺得為什麼要去學心算?」
我一聽嚇一跳,心想「你有沒有一點大腦啊?看別人去你就去嗎?」我回答她說:「我認為『心算』這件事,訓練的應該是『心』,而不是『算』。」但說完後馬上發現自己答非所問雞同鴨講,就趕快找個理由開溜了。
對了,前面的故事還沒結尾,後來我把美國鄰居的話一字不漏的轉答給朋友,並跟她說:「你就別自以為是數學專家了,美國老師教數學的方式與我們小時候的老套是不一樣的,何苦自找麻煩破壞母女感情?有時間看看電視娛樂自己吧!」
對了,前面的故事還沒結尾,後來我把美國鄰居的話一字不漏的轉答給朋友,並跟她說:「你就別自以為是數學專家了,美國老師教數學的方式與我們小時候的老套是不一樣的,何苦自找麻煩破壞母女感情?有時間看看電視娛樂自己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