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2022

似乎較健康?

三十多年前我二十幾歲,剛來到美國住在表姐家,表姐帶我去她朋友家。此朋友是一個非常瘋狂的「健康達人」,家裡連白糖都沒有,喝咖啡還叫我放紅糖,當時覺得真是莫名其妙!表姐年紀大我很多,她們就是一種「你還年輕啦!你不懂啦!」的樣子。

多年以後我當了媽,在父母眼裡也成為瘋狂健康達人,回到台北就一直說「白米白麵白糖,三大毒藥,你們還吃?」又買了一大堆健康書回來美國研讀,老媽覺得我煩死了。起起伏伏幾年以後我懶得管了,健康書也全送人了。當再看到老媽給我一本「你不能沒腸識」,我還說:「你不是覺得我矯枉過正嗎?幹嘛又買這本給我?」

現在回頭看看,人生如戲,在某一個時間點得到某種知識,馬上信以為真堅持去做,彷彿不做天就會塌下來。當以為可以專注於某個信仰不再改變,事實上卻堅持不了多久,過一段時間又變了。也可能反反覆覆來來回回,起碼在健康上我就是如此。

空巢之後家裡少了兩個年輕人,變成兩個老的生活,新陳代謝變低變慢,買的煮的吃的全部變少。除了年紀到了,也希望把生活變得更簡單,我又開始接觸健康與飲食方面的事了。

最初接觸的是「賴宇凡的食食課課」系列書籍,書裡面有很多知識。知識我消化不了,覺得「別告訴我『為什麼』,請告訴我『做什麼』,就行」!書讀完了,最後「做什麼」總結三點:() 餐盤上「脂肪蛋白質:青菜: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 221」;() 第一口先吃脂肪蛋白質;() 每天喝八大杯水。

第一點非常容易做到,就從那時起,我家開始實行「人民公社供餐」,意思是「一人一盤」,無論好吃難吃,吃完就沒有了。好處是不會因為無聊就多動筷子,無意識地撐死自己還增重,桌上不再是碗盤狼藉,整理清洗工作也變得輕鬆些。壞處是少吃米飯,就得多做菜,起頭很痛苦,但是漸漸也習慣了。

第二點更容易做到,就是提醒自己「先吃一塊肉」。至於第三點「每天喝八杯水」,白開水,咖啡茶等其他飲料都不算,真的很難,因此我沒有執行。

話說現在是一個資訊發達的世界,有些理論讓專家們各執一詞,很多人不贊成喝這麼多水。我除了管專家,更得管個人狀況。如果真的喝下這麼多水,晚上肯定得起來上廁所,那麼之後我就很難再入睡了。睡覺對於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不認為顧此失彼(顧水失眠)是理想的,於是就隨意喝,一天大約喝到四杯左右。

後來又接觸了「16/8進食時間」,意思是三餐在8小時內完成,16小時內完全不進食。我不用減肥,時間上也不能做到,可以做到的時間是13/11,早上七點到晚上六點之間完成三餐,晚上六點以後不再進食,有13個小時完全不吃東西,只喝水!這樣一來,以前晚上看電視時「想吃點零食又內疚」的問題,也一併解決了!

當然並不是因為這樣,我就再也不吃「好吃但是不健康」的東西,偶爾吃一點會讓自己心情好的零食,還是很重要的。但是我也了解,如果常常沒事就嘴饞吃一點零食,並不完全是零食本身的問題,而是只要一進食,胰島素就會分泌來工作,這也是會增重的原因之一。現在我若想吃個鳳梨酥或零食,就在飯後吃,一次解決。

其實不好意思,不是炫耀,我雖然人高馬大,但因為從小不健康,有甲狀腺亢進問題,所以我從來不怕胖,只怕自己不胖。過去曾經讓我更擔心的,是偶爾莫名其妙的上吐下瀉,馬上輕十磅!自從開始學會游泳之後,覺得自己比年輕時健康了不少,近幾年手腳較不冰冷,比較不怕冷,腰也不酸了,真實感受到運動的好處!現在只要去健身房,就去站一下磅秤,可以時時提醒自己注意飲食。

我是一個還算自律的人,而且跟一般人比起來,我可以算是「不喜歡吃東西」,所以控制飲食對我而言,不是一件難事。但我並非一人獨居,而且我是掌廚之人,不能只顧自己不顧別人, 因此發現關於家中飲食方式的改變,其過程與「斷捨離」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根據斷捨離祖師爺的論點,我「只能斷捨離自己個人的東西,不能丟別人的東西」,因此在改變飲食方面,我也需要與老爺達成共識。偶爾他想買一些不該吃的食物,或是在非進食時間,東吃一點牛肉乾西吃一點餅乾,我也要謹記裝瞎作啞,避免製造家庭內部飲食矛盾與衝突,才能夠一起健康的老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