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7

最難的是「不愛」

公司裡有幾個年輕的同事,跟他們一起工作久了,對他們的個人狀況也略知一二。其中張三有個交往大概一年左右的女朋友,相處的情況越來越出現差異與分歧,於是最近跟女朋友提出分手。當然在上班時張三依舊忙碌,看不出任何端倪,但是偶爾還是可以感覺到他的耐性比從前減少,有幾次還差點發脾氣,相信感情問題,多少會影響他的工作情緒。

雖然交異性朋友非年輕人的專利,只要是單身就行,但年過半百家有老爺的我,即使早就失去了談情說愛的資格,最近還是因著一些周遭的事情,發現王文華在「空著的王位」一書中寫的極有道理,他寫道:「愛上她,我第一次失去自由 。」(P. 14)

最初愛上一個人時,往往只是一種感覺,而不是因著任何實際的原因,即使是純粹的朋友關係也是一樣。有些人一見面就感覺非常投緣,如果是異性又都是單身的狀況,那麼就很可能開始由此繼續發展下去。

記得當年我讀的州立大學中有不少台灣留學生,因為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我希望能趕快交個朋友來共患難。一天遇到一群台灣新生,其中有一個女孩給我的感覺很好,我覺得我應該能與她成為不錯的朋友。但沒想到八字還沒有一點的時候,我就發現她是一個基督徒,頓時我的心情跌到谷底。

其實我並不知道她是否屬於「傳教一族」,但根據我在台灣的經驗,就算她不傳教,基督徒多半都跟基督徒在一起,我讀的州立大學中還有台灣同學的教會,可見基督徒人多勢眾。直覺就是如果她想找朋友活動,肯定不會找我,因此我來美之後想要交的第一個朋友,就這樣無疾而終了。還好只是個同性朋友而已,不是一見鍾情的男同學,否則我肯定會很慘!

而在現實生活中,即使是同一對父母生出的雙胞胎,也不會完全一樣,所以朋友之間意見不同是常見的事。男女朋友交往一段時間之後,往往會因為在生活上觀念與態度的差異而形成對立,亞洲人通常還會再加入雙方父母的意見與干涉,此時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來面對處理,再過一段時間後就會有一方開始考慮分手。

我覺得一開始交朋友時,兩個人應該都會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那就是期待好好快樂的在一起,就像結婚時也一樣,希望能百年好合攜手終老,難道會有人在結婚時,就期待自己那天會離嗎?但是一旦有了分手的念頭,那就是惡夢的開始。

有些人的個性可以考慮清楚,並且決定就是決定,不會後悔也必定為自己的決定負責,那就沒有問題,只等時間來療癒。在我眼裡,張三就是這種人

怕的是某一方只是要拿分手來當做威脅對方的籌碼,心裡卻不是真的想分,或是被分的那一方抱定奮戰不懈破釜沈舟的決心,因此陷入一種反反覆覆的糾結,形成彼此都有大量內耗的長期抗戰,那麼「糾纏與固執等待,反而是另一種傷害」(出自周杰倫與張惠妹的「不該)

還有一種說法是分手後還能繼續做朋友,在我老人家看來十分不可思議,即使可能的話,需要很大的條件,發生機率也必然極低,因為已經破碎的心,如何能去除傷痕?除非分手一段時間後,彼此都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找到另一種沒有對方的美好,對前任不再有怨懟,才有可能見面點頭微笑,否則見面嫌多餘,思念不應該,恨都來不及,還談什麼朋友?最好有個時光橡皮擦,把這一段記憶盡數抹去。

人心是善變的,人性是複雜的,當愛上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失去的又豈止是自由?發現無法繼續而選擇不再愛,是最痛苦的決定;由愛到不愛的過程,是最難執行的行動!而離開最困難的部份,是面對事實的真相,與接受自己的脆弱。時間,將是最好的療傷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