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2017

「瞎拼」與「貪」

這次年假接待兩名台灣觀光客,除了旅遊景點之外,去我家附近這個極富盛名的「奧利村」瞎拼,也是她們的重要行程之一。本人十分榮幸擔任「瞎拼導遊」,為了避開擁擠的人潮,特別選了除夕當天一大早,奧利村一開門就直衝她們最愛的「教練包直營店」搶購,因為年末五折再五折,她們瞎得非常滿意。

瞎拼客瞎拼的時候,我一邊幫她們看行李箱,一邊發簡訊給另一個頗好此道的朋友,告訴她這個減價的好消息,並建議如果今天要瞎,最好趕快搶早出門。

朋友問我:「你吃錯藥了嗎?你怎麼知道今天最便宜?」此人完全不相信我的話!因為她知我不好此道,很少瞎拼不說,更不可能去什麼名店搶包,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傳這個消息給她,但絕對不應該是我。

話說前幾天有個老美同事知道我家有客人來,問我要帶客人做些什麼,於是我們便聊到瞎拼一事。他不明白為什麼女人這麼愛買包,無論中外皆然。當他知道我只買過一個皮夾,從來沒有花過一分錢買包,且只接收朋友不要的包來用之後,他嚇得草容失色,竟然對我說:「要是有一天你離婚,之後你希望再嫁,那麼請考慮嫁我,好嗎?」聽完這句話,我笑得花容失色。

別說男人不明白為什麼女人愛包了,我這個女人也不明白包的吸引力為什麼這麼大?叫我理解那些沒有節奏感無法數拍子的人,或是有些人聽到音樂就能看見顏色,可能還容易些。

這些「看的見」的身外之物,對我來說只分成兩種,一種是「需要」的,就像衛生紙,需要用的若沒有,再貴都得買;另一種是「想要」的,就是為了物慾,想要擁有而買,至於多一樣或是少一樣,應該沒有那麼嚴重吧?

我偶爾也瞎拼,只是我喜歡買的東西可能不顯眼,一般不容易被看見,例如相機與鏡頭,但我不是專業攝影師,再怎麼買也只有兩三個;我也喜歡買很實際的東西,例如鍋子,買了就是存貨,舊的總會用壞,壞了馬上能換。所以我也別把自己說的那麼簡樸,好像從來都不花錢的樣子。

在陪台灣瞎拼客瞎拼的那四天裡,我聽到最多的兩句話,就是「這個價錢便宜嗎?」還有「為什麼這麼便宜啊?」

第一個問題是一個「比較性」的問題,我的回答是:「很抱歉,價錢我都不知道,所以請別問我,我不能幫你們的忙,今天要給導遊的小費,你們就省起來吧!」無論瞎拼客是要比較台灣還是美國的價錢,我都沒有概念。與其說我是瞎拼導遊,不如說是司機來的恰當一些,我其實無法為瞎拼項目提供意見或建議。

至於第二個問題,我認為根本就不應該問,便宜是好事啊,想買就買,那裡需要問為什麼呢?如果覺得太便宜了,那就請多付一點給店家吧!有趣的是瞎拼客在這四天的瞎拼行程中,這句「為什麼這麼便宜啊」,一天脫口而出絕對超過十次。

平日我最常購物的地方,就是超級市場與好市多,如果少了一條褲子一件上衣,好市多也物美價廉。自從女兒離家上大學後,我想穿新衣時就去她的衣櫃找一件,她回家時我才陪她去莫,每次進到莫裡,都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衣服真的需要那麼多件嗎?包包真的需要那麼多個嗎?真的都會用嗎?我問過一個朋友,她會換著不同的包用。只是如果我換一個包,大概要花一個月的時間來習慣,否則東西放進去根本找不到,看來我不需要買包不是因為節儉,而是因為智商太低,所以就省點兒錢撿朋友的包,用到爛再換另一個。

在我眼裡,一直買名牌或怎麼買都買不夠的人,還有喜歡瞎拼時那種花錢的感覺,然後買完後回家又總是後悔再拿去退的人,心裡都是有大洞的。

就像我曾經非常喜歡逛鞋店,看到鞋店就要進去,進去就要試穿,穿了就會買,覺得美國真是我的「鞋天堂」。後來有一天我忽然明白自己不能拒絕鞋店的行為,其實是源自於年輕時在台灣難買鞋的創傷,之後就儘量不進鞋店了。現在偶爾在好市多也看到不錯的鞋,當然還是會忍不住試一下,只是不一定會買。

瞎拼客帶著她們的沉重行李上飛機後,回到家裡我的心裡浮現出一個字:「貪」。一趟美國行真的不容易,東西又便宜,看到了如果沒有買,回去會不會後悔呢?送人禮物的時候,會不會就是少一樣呢?雖然已經買了這麼多,但當該送的人都送了之後,自己是否會一樣都不剩了呢?在那瞎拼的當下唯一能做的選擇,大概也就是「買」了吧?

批評完別人的貪,那麼我自己呢?對於「看的見」的身外之物,我的慾望還真的挺少,大部分的東西能用夠用就好,不需要那麼多,太多的話在入土之前還要先斷捨離,因為我不想在今生畢業了之後,還留下一堆雜物綁架我的小孩!

但是我就真的那麼清高,一點都不貪嗎?自己心裡當然明白,其實我貪「看不見」的遠比「看的見」的更多!貪「看的見」的東西,不過就是多浪費點錢罷了,貪「看不見」的心如果不知節制,可能還更可怕呢!

--------------------------------
閱讀舊文:「鞋天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