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這是一篇很棒的文章,作者指出很多教育上的觀念問題,但讀完了之後,覺得更悲哀了。我當了二十多年的母親,還當了二十多年的鋼琴老師,家長的心裡在想什麼,我還不清楚嗎?現在像這種有關教育的好文章,無論是網上或是書上的,也都很多了,但是給沒智慧的家長看了,有什麼用?
有一次一個朋友為了申請大學的事,與兒子發生爭執,打電話來問我。她明知道我會說什麼,也明知她自己會挨罵,但還是來討罵。我教育了她也罵完了之後,我問她:「我講的道理,其實你在聽的當下都同意,是不是?但是你還是覺得『你命好,你有生到乖小孩,你不了解我的痛苦』,對吧?」
朋友一聽嚇一跳:「你怎麼知道?我正是這樣想的!但我不敢跟你說,怕又挨罵。」
「先不要管我怎麼知道的,也不要管我跟你,到底誰的命比較好。我只想說,當一個人覺得她命不好的時候,其實已經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就是認為孩子的問題都不是自己造成的,而是因為命不好。如果我們不檢討自己,而是把所有的狀況都歸給命,那麼就沒有反省自己行為的空間,我們與孩子的關係,也沒有改善的可能了。你知道我說的意思嗎?」
過去這麼多年我常常在 「傳教」,但是我碰到不少家長,他們基本上覺得:「琴老師,你不懂的啦!你命好啦!你有生到乖小孩,他們會自己主動讀書,可是我沒有,那我怎麼能做跟你一樣的事?你說的方法對我的小孩是沒用的,我要是讚美他,他就飛上天了,考得又不好,還要我鼓勵他說愛他,那他就更什麼都不做了。」
還有一種家長說的是:「琴老師,你小孩都已經這麼棒了,你才敢這樣說;要是你的小孩也像我的一樣,你也不會這樣做的啦!」另一種人乾脆直接表明:「你是老師,你會說話,我說不過你!」聽到這些話時我無言了。
一個人出生在當 Baby 的時候,沒有一天不想接觸更多東西,學會做更多的事,希望得到大人的稱讚。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就不再稱讚孩子了?我們開口閉口都變成 No?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孩子不再想學習前進,也不聽話,變成一個不乖小孩?這是因為「人之初,性本惡」,人的天性就是如此,還是是我們造成的?我們又真的希望孩子事事都聽我們的話嗎?
說這些話的家長,我感覺他們彷彿今生都沒有當過小孩,然後生了孩子之後,也沒有一點慈悲心與同理心,好像孩子都不是親生的。當有事發生的時候,為什麼不想想此刻如果我們與孩子的角色對換,我們會希望父母對我們說什麼呢?是告訴我們「你這樣做一定不行!那樣做一定完蛋!」還是「你去做你想做的事吧!老娘雖沒錢贊助,但一定精神支持你!」
讀了這樣的文章,有些人能完全領會其意,知道作者在說什麼,但是如果不能放下人生中的恐懼與不安全感,看完之後他會想到的是:「今天因為你已經有成就了,你才能寫這種文章,如果我也讓我的小孩去追他的夢,他會變得跟你一樣嗎?這世界上李安只有一個吧?有了你的技術但是能進皮克斯的人,也很少吧?」所以他即使讀了,回家還是會用一樣方法對待他的孩子,一點都不會變。
文章中我最喜歡的,是作者寫的這段話:
沒錯,就讀電影戲劇的學生要達到李安和史蒂芬史匹伯的成就並不容易。但每個唸電機的學生要達到賈伯斯、祖克伯、郭台銘、張忠謀,也絕非易事。如果孩子的目標不是變成李安、賈伯斯,那長輩們能不能對於「孩子的選擇」有更多的尊重與鼓勵?即使基於擔憂或是愛而不支持孩子的夢想和興趣,但也不要成為他們追逐夢想道路上的絆腳石。畢竟,孩子的生命雖然是父母給的,但人生卻要由孩子自己負責與承擔。
我要說的是:
我有做賈伯斯、李安、和史蒂芬史匹伯的父母的命嗎?我當然不知道啊!既然不知道,為什麼不讓孩子去試試看呢?就算不能成功,起碼他試過,以後就沒有遺憾啊!就是因為世界上有大成就的人只有幾個,那麼我的孩子也可以有「平凡的成功」啊!
傳這篇文章給我的人,是我最近才認識的朋友,因為我們都不是虎媽,所以臭味相投一見如故。這種文章的道理我們不只看得懂,而且我們都早就實踐了,我們都放手讓孩子去追夢,並以祝福代替擔心。至於孩子追夢後能否成為李安或賈伯斯,根本就不是我們會想的事。
曾經有朋友告訴我,我的文章在某部分可以撫慰人心,但是其實我早就放棄教育他人了,虎媽之類的人我救不了,虎媽的孩子必須要自救。何況現在我也老了,傳教也傳不動了,除了偶爾還對貢獻私房錢的家長囉嗦幾句,其他的就用打字的,自得其樂就好,反正有緣人自然會讀,沒緣的或是讀了也沒用的,就拉倒了。
大部份的人都是不可被教育的,包括我自己在內。至於為什麼這個人有這樣的想法與行為,那個人又不一樣?可能是累世的經驗,也可能與今生需要學習的功課有關。我深信父母是自己在此生投胎前,就已經設定好的學習平台,總之今生沒學好的功課,來生會再繼續,也許下輩子親子關係互換,我做你女兒你當我媽,總有一生會學好,親子關係就是人生中一項重要的功課,大家各自加油吧!
-----------------------
閱讀舊文:「平凡的成功」
-----------------------
閱讀舊文:「平凡的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