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8/2015

學什麼才藝最有用?

(本文發表於世界周刊 No. 1651, Nov. 8-14, 2015)

我剛成為空巢族,有個朋友是空巢族與退休族,孩子早入社會了。最近我問她:「你孩子大學畢業這麼久,工作也做得不錯,現在回首前塵往事,你覺得以前帶他進進出出,學這個學那個,有用嗎?」


「有什麼用?不就是學了嘛!」朋友說。

「沒用?」我很驚訝,說:「你忘了吧?當年你帶孩子來學鋼琴,繳納我的私房錢的時候說:老師,我跟你講,學鋼琴沒用的,要學其他樂器才有用,才可以考郡樂隊或州樂團,才能寫在大學申請表上,你記得嗎?」

「這是我說的嗎?不是別人說的?」朋友問我。「就是你說的!你曾經是虎媽,別不承認。」我說。

「我不記得了。那你有罵我嗎?」

「當時你是我的金主,我不能罵你!我的孩子也還小,我雖然不同意你的話,但也說不出那裡不對,我只說:他能去學另一種樂器,還學得不錯能考樂團,不是靠從小學鋼琴的基礎嗎?怎麼能說鋼琴沒用呢?

曾有許多家長問我:「學鋼琴有用嗎?」聚會時也是,只要有人提到孩子學才藝,其他家長就會衍生出「學這個有用嗎」的話題。以往我一聽到「才藝有用論」,馬上肝火上升並且變臉,覺得「有用你才做嗎?你怎麼這麼功利啊?」

後來想想,大家說的也沒錯,沒用的事誰會做呢?難道會有財務規劃師說「我建議投資這個基金,保證穩賠不賺」嗎?難道會有人說「我去了一家很難吃的餐館,建議大家去吃」嗎?難道會有人推薦鋼琴老師時,說「某老師從來不主動叫學生參加鑑定考試,也不鼓勵學生去比賽,你帶孩子去試試看」嗎?

所以不論是希望投資回收高的基金,希望新開張的餐館物美價廉,或是家長要找名師,希望日後能為孩子增加豐功偉業,都是生活中一種合理的「期待」。我認為,天下沒有哪個人對他人完全沒有期待,如果老公四肢健全卻好吃懶做,我得一天工作十二小時養家,我還能無條件的愛他而毫無怨言嗎?

帶孩子學才藝也是如此,很少有家長能做到毫無期待,就算不期待孩子參加比賽出類拔萃,也起碼希望能按時上課練習,並在一定時間內有所進步。大多數的家長一開始沒想那麼多,挑個項目就學了,但一段時間後,發現這是一件勞民傷財的事,再加上與其他父母交換培養孩子的心得,看到每家都起碼有一種課外活動,有人一星期中還排了五天課。課外活動項目眾多,除了樂器與運動,還有童軍與中文學校等。到底該怎麼選呢?於是便產生「學什麼有用」的疑慮,漸漸的「有用」一詞,彷彿就成為選擇學習項目時得考慮的「條件」了。

與其說我們想知道「學什麼最有用」,不如說我們想為孩子未來的成功人生找一條「捷徑」。但「成功人生」的定義又是什麼呢?大學畢業後成家立業算成功嗎?「捷徑」又真的存在嗎?如果多學才藝就是能保證未來的捷徑,那麼我們又如何知道孩子做了某項才藝活動,就一定會喜歡並持久呢?

最近,我看了1970年代鄉村歌手約翰丹佛 (John Denver) 的紀錄片,在片中他的經理人萬超 (Jerry Weintraub) 提到:「你不能使任何人做任何事,你向人民展示天賦,他們可能喜歡,也可能不喜歡。(You don’t make anybody anything,you expose people to the talent,and they either like it or they don’t)」的確,我們不能強迫訓練一個人成為歌手,不能逼任何人喜歡某種音樂,孩子們學習才藝也是如此,每個人都有自己天賦的能力與興趣,是不可能被逼的。

我自己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我的孩子們也從事過許多不同的課外活動,如果經濟情況許可,我非常願意幫孩子們提供「開門」的機會。當一扇門開了之後,如果他們覺得風景不錯,有興趣嘗試,自然會繼續前進,反之則可以在一段時間後,換另一扇門試試。

學鋼琴的過程是一種遊戲,初學時如果學生年紀還小,父母沒有「學了要有用」的壓力,老師不對學生揠苗助長,家長也不逼孩子做過度的練習,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必然能持續一段時間,並享受彈奏一首美妙樂曲的喜悅。

但孩子慢慢長大,興趣可能因年紀與環境而改變。幾年後,如果孩子不願再繼續,或寧願將時間花在其他活動上,我們要尊重他們的意願並支持他們的決定。 要是父母只希望孩子參加考試比賽,認為有證書才有用,鋼琴老師只想製造自己的業績,所以得逼迫學生,最後學生們可能空有級數而沒有程度,甚至開始憎恨鋼琴,那是我們想見到的結果嗎?

最近收了一個新學生,沒想到上了幾次課後家長竟然說:「老師,您千萬不要有壓力,我只希望他們學會彈琴喜歡彈琴,不需要去考級或比賽。」我聽了非常驚訝,所謂「德不孤,必有鄰」,還好這世上仍有少數與我教學理念相近的家長,我這個「沒用老師」才能繼續享受當老師的樂趣,這種學生真是多多益善,可以延年益壽。

如果讀者覺得我能在才藝學習上為大家指點明路,那就錯了。「學什麼有用」這個問題,對我來說不僅沒有答案,而是根本不該問!凡走過的必留痕跡,為人父母所做過的每一件事全都有用,怎麼會沒用?何況現在看起來沒用的事,以後也許有用也說不定呢!

我們不妨問問自己:「帶孩子學習才藝的初衷是什麼?」曾有個家長告訴我:「我小時候環境不好,沒有學習機會,現在我有能力,希望能讓我的孩子多學一些技術,接觸不同的項目,希望他們懂音樂、會運動,甚至能欣賞一幅畫,並經由這些活動來拓展視野,豐富生活。」我希望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 (補記三)。

我的兒子彈過幾年鋼琴,中學時學過兩年小喇叭,之後就再也沒做任何與音樂有關的事了。沒想到大一時,他居然帶著樂器去參加學校樂隊,我笑他是濫竽充數。
四年後兒子畢業,我跟他說:「我現在終於知道,你學小喇叭有什麼用了。」
「有什麼用?」兒子問我。
「因為小喇叭,你終於記住了濫竽充數這個成語!」我說。 

----------------------------

補記:

一.因為我對親子教育的議題最有興趣,所以通常投稿世界周刊時,都註明投「親子話題」專欄,沒想到這次竟被標為「新聞眼」?

二.自訂標題原為「學什麼才藝有用?」但是刊出後,發現被編輯改為「學什麼才藝有用?」一字之差,煽情程度增加不少,讀者極可能誤以為此文是才藝學習有用論的超級葵花寶典!

三.「投稿」與「自寫部落文」兩事,在過程上不能相提並論。「投稿」有寄人籬下任人宰割的成份存在,當然編輯的功力肯定比我強,被修改時我都心服口服,但是這次文章後面被改了一句話,我卻不太同意:
「我希望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一句是編輯寫的,原文為「這難道不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嗎?」幾字之差,感覺上完全曲解了我的原意。「希望」的意思,彷彿是「沒有」所以「希望能有」,其實我應該寫成:「我相信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我深信經由這些活動來拓展視野,豐富生活」,是所有為人父母者帶孩子學才藝的初衷,只是在某些狀況下,極容易功利與面子蒙蔽。


2 則留言:

YuYunbeautifulworld 提到...

"我小時候環境不好,沒有學習機會"

也是我們四年級人的心聲
我現在發覺: 還是有用的
至少我們父母有用
經過了這些年的演奏會(我好意思不去聽)
聽古典鋼琴不會睡著

淚光閃閃俱樂部的Y 提到...

"我希望這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聲"
讀到這句我愣了一下,覺得語句不順,也不像妳會說的話。看了補記,果然是被冤枉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