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一家來美小住,晚餐時間兩家八個人圍桌吃飯。我的飯桌是橢圓形的六人座,因為客人前來,又加裝了一個長方形的桌板,於是桌子就變大了。邊吃邊聊,我們聊到了表妹家以前在台北的一張大飯桌。
表妹的原生家庭,也就是我姑姑家,在台北某處住了幾十年,有一張很大很漂亮的原木飯桌。姑丈很喜歡那張飯桌,所以盡心保養,怕筆尖在桌面上留下痕跡,所以不准孩子在飯桌上做功課;怕高溫損害桌面,熱鍋熱盤端上桌前要先墊墊子在下面。不用說吃個飯大家都吃得膽戰心驚,吃完後一定要清理乾淨不說,每隔一段時間,還要用特殊的清潔用品來保養。多年之後孩子們長高長大,出國留學成家立業,長輩們個個白髮叢生皺紋滿面,只有那張飯桌依舊如新,絲毫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某年台北因颱風經歷了一場水災,姑姑的住處遭到波及損失不小,後來她們決定退休搬遷,但是這張被主人善待多年的飯桌,因為太大不適合新居,不能一併帶走,怎麼辦呢?想把它賣了,但它畢竟是一張幾十年的老飯桌,就算很新,式樣也已經不合潮流了。問了半天賣不出去,免費贈送也沒人願意接收,最後好不容易捐贈給一家非營利機構使用。姑丈不勝唏噓,沒想到自己一輩子看重的寶貝,有一天竟成為一個累贅的雜物!
在與表妹聊到飯桌的同時,我想到了二十多年前,我們購屋的過程。
當年我們的房屋仲介,是在唸研究所時認識的同學兼好友。她總是不斷對我們這兩個未來的新手屋主耳提面命,叫我們在看房子時不要看那些表面「看的見」的東西,例如油漆的顏色等,因為那些是可以改變的,而要注意那些不能改變的部分。她同時還告訴我們,房子最重要的是「地點」,因為房子本身也是可以被改變的,而地點卻不能改變,好地點不但值錢,以後脫手也容易,如果地點不好,即使非常便宜划算,也不應該買。
這位朋友兼仲介是台灣人,她說的中文我們當然聽得懂,可是從某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也真的沒聽懂她說的話。我們完全不能同意她「好地點以後容易脫手」的論調,因為我們是要買一個房子住進去,這房子將成為我們永久的家,雖然誰也無法預料我們會住多久,但我們怎麼能在要買房的時刻,同時考慮日後脫手的問題呢?房子如果好又便宜,當然就買啦,只要不住在墓地夜總會旁,誰在乎地點啊?
因為吃飯聊到飯桌,憶起這件購屋往事,發現直到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才忽然明白了朋友當年說「容易脫手」的意思。除了房子之外,我也想到是否每樣物品在「進入」屋子之前,就應該先稍微考慮一下以後它將怎麼「出去」?
當然也不是因為怕難脫手,或反正蒙主寵召時我們什麼也帶不走,就啥都不買了,如果生活上大小事都要考慮這麼多,日子可能也過不下去了吧?而是若因衝動購買了許多不是真正需要的物品,不但浪費錢,以後還得處理;如果不亂買也不為買而買,就不用像我現在一樣,花時間精神處理那麼多的雜物。要是姑丈可以預知未來,知道幾十年後飯桌會落到這樣的下場,他還會那麼堅持「役於桌」嗎?也許可用比較輕鬆的心情來使用它,不用給自己與家人那麼大的壓力吧?
這次表妹來美國,因為知道我在清理家裡,所以不敢買任何禮物來送我,怕她一離開,禮物就被我「斷捨離」了!也好,年紀大了,也沒有什麼是一定需要的了,就別再客氣的送來送去,增加彼此負擔了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