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14

幾家歡樂幾家愁

去一家包肥餐館吃飯,碰到好久不見的王大中一家,王大中兄弟兩人是我十多年前教中文學校時的學生。跟他們打了招呼後,我忽然想到王大中已經十二年級,馬上要進大學了,於是我問他:「已經放榜了吧?你要去唸那家大學呢?」

在我的認知中,王大中從小就是個寡言的人,當然這會兒也一樣,他還沒開口,王媽媽已經替他回答了:「他要去這家學校。」

「好棒啊!真是恭喜了!」我說。在我心裡,重要的是「人」而不是「學校」,這世上沒有「好學校」或「不好學校」之分,只有孩子喜不喜歡、或適不適合他的學校。何況每個申請的孩子都要經過考試與一堆麻煩的申請手續,承受這麼大的壓力,如今塵埃終於快要落定,只要有學校就是好,我一定都說恭喜。

我對王大中說:「你高興嗎?你高興我們就高興!」我轉向王媽媽說:「王媽媽,你說對不對?」沒想到,這幾句就是多餘的不該問的,我應該恭喜完就趕緊去吃東西。

王媽媽說:「他當然不高興,因為他想去那家學校,可是那家貴死了,而且跩的要命,一毛錢都不給,這家給了很多獎學金,所以我們希望他去這家。」

通常我都是站在孩子這邊的,因為是他們要去唸大學,不是我們,我們只能決定出錢或不出錢,還有出的了多少。當然亞洲父母都把大學文憑看做是「人生必須品」,就算自己節衣縮食,也一定會盡量供孩子上大學。現在經濟環境不佳,老大唸完了還有老二要唸,學費也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量。

聽了王媽媽的話,我馬上像一棵牆頭草一樣,見風轉舵往另一邊倒,對王大中說:「我記得你一直都很乖,替你媽省點錢,也是應該的嘛,對不對?」王大中還是一樣,沉默是金,只有微笑。

「老師,那你覺得他應該去這家還是那家?」王媽媽問。

「我?我覺得?你是在問我嗎?這個…我…又沒有贊助,我有資格發表意見嗎?」我問王媽媽,她聽了笑了笑。就算我有意見,我憑什麼說呢?

不巧因為打錯電話,又與另一個朋友很久沒聯絡的朋友聊了聊,她也有個孩子要進大學了。因為孩子被一所自己非常喜歡,而原本又覺得根本不可能申請到的學校錄取,四月放榜時全家都高興的不得了。一般而言五月開始,各學校都會要求被錄取的學生盡快做最後的決定,一但開始認真考慮家庭的收入與開支還有學費的問題,就感到樂極生悲了。

所以每年到了四月大學申請放榜,及五月最後決定時,就會看到幾家歡樂幾家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