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2016

請你叫他這樣做

週末在家,各人自己面對著螢幕打發時間時,竟然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好像一個女人歇斯底里潑婦罵街在喊叫,原來是老爺看的連續劇,只是不知道是什麼劇情?心中正納悶兒的時候,老爺抱著板子走來,問我:「以後如果你兒子交了女朋友,女方的媽跑來大哭大鬧,說她不贊成女兒跟你兒子來往,叫你兒子離開她女兒,你會怎麼辦?」

這是什麼亂七八糟的連續劇啊?廿一世紀了還有這種事?太可笑了吧?不過我也記得在「愛情保衛戰」中曾看過一個母親,當場拉著兒子叫他跟對方分開,還說會幫他找一個比這個更好的女孩。大陸年輕人也真可憐,還有那麼多父母插手管孩子交朋友的事。看連續劇的目的本應是娛樂兼殺時間,沒想到老爺還能拿劇情來學習,這也可算是網路積的功德吧?

先把問題分成「人」與「事」兩個部分,再把「人」的部分拿掉,剩下的就只是要做的「事」了。而這件「事」,說穿了也不過是一個公式而已,就是:「張三告訴李四說:『王五該做這件事,請你去叫他做』。」李四跟王五一定有比較深的關係,所以張三認為李四開口的話,王五比較會聽。那麼張三呢?肯定與李四與王五也有不淺的關係,所以關心王五的狀況,但更可能的是這件事不該張三管,他只是雞婆想管,又覺得自己沒有資格過問,或覺得自己份量不夠,講了沒用,才要借李四的嘴來傳話給王五。

老爺問的這個問題如果我答不出來的話,那麼我這五十多年的人齒真的是徒長了!其實類似的狀況早就發生過了。

多年前婆婆來家裡小住,長輩們通常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沒事瞎操心」。一天早上她跟我說:「為什麼別人都在讀 SAT,我的孫子每天都在看小說?」除了瞎操心之外,也是中了中式教育的毒,覺得「考試前一定要讀書,沒讀一定完蛋」。我的反應是:「我也覺得他該讀點書了,但是你覺得我跟他講,他會聽嗎?你是他阿嬤,你可以罵他,請自己去講,如果他聽你的話,我謝謝你!」婆婆微笑不語。

第二天婆婆又跟我說:「中文很重要,真的很重要!他們兩個雖然講得很好,但是也應該會讀會寫,一定要好好把中文學好。」我當然知道中文很重要,我還是中文老師呢!但是無論 SAT 還是中文,「事」的公式是一樣的,於是我拿出昨日的台詞再練一遍:「你覺得我講的,他們會聽嗎?請你自己去跟他們說中文很重要,如果他們聽你的話,我給你磕頭!」

其實婆婆從來沒有真的叫我對傳話,是有些事不說也很明白,她的意思就是:「我覺得我的孫子應該注意這些事,你是母親,你應該叫他們。」 第三天婆婆一下樓,我決定先發制人,我說:「你是遠道而來的阿嬤,你來這裡看到孫子孫女健康快樂,這樣就好,其他的你都不需要負責。」婆婆是個有智慧的明眼人,我清楚的表達了我的立場後,第三天開始,再也沒說什麼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想對別人發表的想法,想講就自己去講,幹嘛叫別人講?該我講的,我一定自己當主講人,如果認為對方不會聽,那就不要說;我必須正視自己的意見是有價值的,不需要藉別人的聲音來加持,更不需要拿別人的想法來當成自己的,我自己「就是要說」的都已經講不完也寫不完了,那還有閒功夫幫別人傳話?

回到老爺問我的問題,如果真有這麼一天,兒子的女朋友的媽,對他們交往有意見,不希望他們在一起,而希望我傳話的話,那我只能說:「她們母女兩人都找錯對象了!」我既不會生氣也不用教育她,只會把昔日的台詞再拿出來練習一下:「我也不希望他們在一起!但是請你自己去告訴他,如果他聽你的話,我給你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