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2014

真的沒省到

今天讀了報上這篇「購物習慣的改變」,作者希望孩子買減價的衣服,孩子卻想買一件新款沒打折的上衣,作者教育孩子不成,反被孩子教育了。一模一樣的情況,早些年也曾發生在我家,所以我也有此領悟。

我不熱衷逛街購物,不太打扮自己,對於孩子們穿什麼,當然也不挑剔。他們小時候由我幫忙穿衣時,我決定他們穿什麼,等他們開始自己管理生活上的事,也就隨他們去了。奇怪的是他們有一櫃子的二手免費衣服,有些幾乎還是全新的,但他們穿來穿去,也就總是穿那幾件喜歡的而已。
 
兒子讀中學時,有天忽然跟我說要上台表演,需要一件白襯衫,但舊的已經太小了,得馬上出去買。那天女兒吵著要去,我們就去了一家連鎖服裝店。兒子的白襯衫一下子就找到了,女兒在一旁走走看看,一看到我要去櫃台算帳,非要我給她買一套兩件式的褲裙及上衣。

我一看,三十多塊又沒減價,何況家裡衣服多的是,真不想買給她。在此之前我幾乎沒給她買過衣服,因為朋友送來的二手衣都已經穿不完了。那時女兒還小,不可能教育我,但我看她那麼喜歡那套衣服,而且十分堅持要買,心一軟錢就花了。回家後老爺說:「三十多塊!我的衣服都沒那麼貴!」的確,我們自己都省的很。

這套衣服是女兒自己挑選的,所以她很喜歡穿,穿完就洗洗完又穿,整天穿個不停。從小女兒每次看小兒科醫生檢查身體,身高體重總在百分之五以下,算是個小個子。那套衣服中的上衣比較短,只穿了一年多,但褲裙從七分褲穿到膝蓋,再從膝蓋穿成短褲,足足穿了三四年,正如「購物習慣的改變」作者兒子所言,比那些沒花錢的衣服穿的時間還長的多呢!

以我自己來說,雖說沒興趣打扮,但偶爾還是會逛個街,如果看到減價服飾,特別是換季時折扣已經打到一兩折,就有一種不買好像吃了虧對不起自己的感覺,非得挑一件才行。因此雖然我家房子不大衣櫃也很小,但還是可以找出幾件因為便宜而買但卻從來不曾穿過的衣服,現在進行居家雜物「斷捨離」,還得拿出來捐了,這樣到底算是省了還是浪費了呢?

除了衣服之外,現在連出外吃飯也有各種不同的折扣。朋友告訴我一個網站,與附近一些餐館聯合做生意,可以上網花 $20$40,如果剛好消費額是在 $40,那就等於半價了。我聽說有家新開的日本料理不錯,於是買了一張那家餐館的「哭胖」。

第一次我與女兒一起去時,中飯時間女兒不餓我也不太餓,看來點不到四十塊,女兒說:「你不是以前就跟我說過嗎?用哭胖就是會被限制!」原來我曾經教育過女兒的理論,自己都已經忘了,現在又再被她教育回來,就沒有用那張「哭胖」。第二次去時,沒想到店名依舊老闆更新,不承認那張「哭胖」了,還好可以去那網站說明情況,並退我的二十元回來,否則我不只沒省,還倒賠甚多。

或許我以前在台灣生活時年紀還小,對錢沒有太大的概念,也或許是台灣生活與美國生活相比,沒有這麼多「省錢大作戰」的情況,我個人覺得「哭胖」是一種美國特有的文化。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又省到了什麼呢?「省錢大作戰」需要花很多的時間及精神,如果可能的話,我想還是「開源」比「節流」有效率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