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兒子上大學後,因為離家很近,所以我得常做勞動服務,當電召車、外賣、快遞等。我通常不主動投懷送抱,不會拿自己的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要是兒子有命令下來,也以「不為難自己」為原則來職行,希望能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距離與互動關係,能在半空巢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偶爾即使勞動了,也希望能心甘情願,不要有怨言。
過去四年兒子很少帶衣服回家洗,這次因為畢業,搬了一大堆衣服回來,我每天洗得不亦樂乎。朋友來家裡小住,看到我每天馬不停蹄的洗衣服折衣服,問我說:「已經這麼大的人了,為什麼不叫他自己洗?幹嘛要幫他洗?」我的回答是:「我當然可以叫他自己洗,但是我很願意幫他洗,我也洗得很高興啊!你見我抱怨了嗎?」朋友笑笑沒說話。
朋友的兒子今年大學也畢業,他住在我家的一個多星期中,打電話回家給兒子好幾次。我聽到他叮嚀兒子有關找工作的事,像是寫履歷表與面試等,不然就是叫兒子看看有沒有研究所可以申請,上網找資料時要注意截止日期與文件資料等。可能孩子聽得並不高興,有時講著講著,他的聲音就越來越大。
我不應該偷聽他人的談話內容,但是屋子這麼小,不想聽見也不可能。其實我很想對朋友說:「你兒子也二十二歲了,大學也畢業了,他看不懂英文嗎?要做啥他自己不知道嗎?你叫我不要幫兒子洗衣服,你自己卻一直提醒兒子做這做那,你做的事跟我做的事,有什麼不一樣?」
朋友是個非常聰明的人,如果我真的跟他說了,那麼我也知道他會怎麼回答,他一定會提到兩個重點,就是:「『洗衣服』 跟 『找工作』,怎麼會一樣?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還有「我的兒子跟你的兒子不一樣,他不像你的兒子那麼主動。」
我知道就重要性來說,當然不一樣,但是在為人父母方面,我們所做的不就是「幫孩子」嗎?我幫我兒子洗衣服,他提醒兒子,希望能幫兒子為未來做選擇,不是一樣的「幫」嗎?
找工作當然比洗衣服重要,這點我也同意。對我而言,兒子今生可以不會洗衣服,內褲襪子穿髒了,可以反過來再穿一次;以後只要有能力賺錢,可以再買新的;錢夠多的話,還可以永遠穿新衣,都不用洗,或花錢請人洗;就算有一天自己要學怎麼洗,用洗衣機很簡單,用手洗也沒那麼難,頂多一開始洗不乾淨,多洗幾次就會了。
也正因為這是一件不重要的事,可有可無,所以我有機會可以幫他洗就洗,沒有老娘的時候,他再自己想辦法,不就是洗洗衣服嗎?能有什麼問題呢?
至於擔心孩子的未來,也是一般父母常有的感覺。許多家庭中都有高學歷高能力的聰明父母,整天在家對孩子嘮叨,總以為自己過的橋比孩子走過的路多,覺得孩子聽自己的沒錯。孩子從小到大在父母的指揮及安排下長大,從來沒有機會想過自己要做什麼或該怎麼做,不曾有過「學習主動」的機會,或是過去自己曾主動提出想做些什麼,但也總是被家中的威權父母否決,久而久之為了和平生存,也就習慣聽大人的話,自己的想法都不提了。二十二年後大學畢業了,父母還是繼續給他扣著「懶」及「被動」兩頂大帽子,說他沒有別的孩子主動,這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朋友的孩子現在該找工作還是申請研究所,這些事有關前途,實在太太太重要了。對我來說,正因為這些事太重要了,所以就算想幫能幫,我也選擇不幫。我一直告訴兒子,他必須自己去思考自己想做的事,去嘗試不同的做法並從中學習,自己去選擇並負責未來的人生。我能幫的,不過就是偶爾當一下義務勞工,煮點飯洗點衣服罷了吧!
其實以上都是我自言自語自說自話自導自演,朋友在我家期間,我並沒有開口對他說任何一個字。如果說了,可能會陷入某種友善的爭論,要是到最後我需要以「你說的極有道理」來收場,那不如完全不要開始這個話題。何況,我自己的兒子我都不幫了,我還能幫他或他的兒子嗎?放下二元論後,沒有對錯沒有高低沒有黑白,我說的也未必就是真理。親子關係,不過就是漫長此生中的一項功課罷了,在今生畢業之前,大家都一樣還在繼續修課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