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014

生活加減法

二十多年前我隻身來美,當時的家當就是兩皮箱而已。看看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呢?除了自己之外,還有一個老公兩個小孩,外加一棟房子及兩輛汽車。屋內最大的物品當然就是鋼琴了,然後還有一堆生活用品。生活用品中可再細分為「常用的」及「不常用的」,更有一堆是知道沒用但卻無處可去的東西,就是「垃圾」啦,想到了頭就很痛。

回想起剛結婚時租了一個兩房的小房子,除了床之外,想買其他大件傢俱時,得考慮到以後搬家時會很麻煩,所以什麼都不買,當然也不用裝飾佈置,然後看到別的朋友擁有自己的房子,就心生羨慕。後來終於買了自己的房子,圓了有一棟美國別墅的夢。

剛由一個原本兩房一廳的租處,搬進一個大了許多的房子時,屋內空蕩蕩的。因為從此再也不必考慮空間或搬家的問題了,於是想買啥就買啥,以前沒有的沙發、餐桌、及電視等,也慢慢全都買回來了,花了錢好高興,覺得這樣才像個家。

有了孩子後那就更可怕了,孩子從出生開始,每年都需要不同的生活必需品,還有不同年紀的衣服玩具一堆,還好現在這些東西都出清的差不多了。

最初幾年回台灣的時候,最想買的東西就是中文歌曲 CD 及孩子看的錄影帶。當時美國早有郵購但沒有網路,所有中文書籍或 CD 等就算有錢也不易買到,要特別去有中國店的地方,而且貴的不得了,所以難得回台灣一趟,就買這些了。

當開始有了孩子後,希望他們能多多接觸中文,然後又開始教中文學校,購買欲又朝另一個方向邁進。回台灣時一定會造訪巷口一家與我一起長大的書籍文具店,他們生意做得很好,從一層店面擴張成兩層樓。

老板一看到我就會說:「你又回來啦?」我就說:「又要來給你生意了。」然後他會給我打八折。有這麼棒的折扣,當然更得大買特買囉!所以中文童書、中文習字本、注音練習本、唐詩三字經、還有大張的教學海報外加貼紙小禮物等。

除了花我的美金刺激台灣經濟之外,去到同學朋友家,就對著她們家中的書架進行清潔檢查,如果看到對自己孩子或學生有益的中文書籍,就問朋友說:「這本看起來已經很舊了,你家的書這麼多,不差這一本吧?」當然朋友都善解我意,馬上說:「如果看到喜歡的,就都帶回美國吧,算我貢獻你的中文學校!」那真是太好了,所以每次我總要把行李箱塞滿才回來。

現在回首來時路,發現我周圍的生活物品就是在不斷重複這加加減減的過程。還好房子不大,我對裝飾佈置房子也沒有興趣,物質方面的東西除了「需要」的之外,我覺得自己「想要」的及真正擁有的並不多。但是,屋子裡的東西怎麼還是這麼多啊?

自母親忽然離世之後,我陪老爸整理了她的東西,回美國後也覺得該開始為自己的東西打算一下。現在「硬體」都儘量不買,只買可以消耗掉的「軟體」,也開始清理家裡的物品,可丟的或可捐的都儘量出清,以免以後年紀大了還要處理,或成為孩子們的負擔。

再過幾年我就真正空巢了,希望到時候坐在我的空巢裡,放眼望去能看見的,都是有用的東西,沒有垃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