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6/2013

嫁不出去的 25 或 35

當年我二十二歲在台灣大學畢業,畢業後來美國讀研究所,認識了一個男朋友。研究所畢業後二十五歲結婚,這結婚年紀不論是與現在的年輕人相比,或是與跟我年齡相近的朋友們比,都算是挺早的了。

我的早婚在當時可是新聞一件,因為第一我看起來不是那種小鳥依人或是嬌滴滴的女孩;第二我的嗓門很大,個性也較為男性化;第三我不愛美,幾乎不打扮自己。中學時有另兩位同學是我的死黨,我們雖非常親近,但她們與我不同,她們被非常多的男孩追。不知是否因為有太多的選擇,結果可能變成沒有選擇,所以我竟然是三人行中第一個結婚的人。當另兩個同學的父母親知道我要嫁了的時候,都說:「怎麼會是她第一名呢?」

記得小時候有一種情形時常發生,那就是長輩們常常以「你以後可能很難嫁出去」這句話,來做為對女孩子行為的批判。如果是因為坐沒作相、站沒站相、或吃沒吃相,那也就罷了,連我的腳很大買不到鞋,也常被三姑六婆說成「你的腳這麼大,以後怎麼嫁的出去啊?」何況社會上不成文的規定是「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到了年齡還沒有交朋友,或交了固定的朋友幾年還不談婚論嫁,都彷彿是一種罪過,全世界的人都有權利來關心。

我既沒有嫁不出去而且還早婚,但不知為何「嫁不出去」這件事對我而言仍舊是個陰影,甚至做了母親之後,偶爾還因夢到自己已經三四十歲沒人要而驚醒。因為身受其害,所以我在糾正女兒行為的時候,從來都是就事論事,希望她坐好就說「坐好」,希望她把腿併起來就說「請把你的腿併起來」,希望她吃慢一點就說「吃慢一點不要急」,從不會多加一句這類「小心沒有人會喜歡你」或是「留一點給別人探聽吧」的評論,我覺得這種話在看的見的地方毫無教育效果,在看不見的心靈層面可能還會傷害孩子。

聖誕假期與朋友們聚會,有位朋友的女兒已經交了男朋友,因為種種原因朋友不太喜歡這個男孩,也提到女兒還年輕,所以希望她多看看多考慮,如果女兒已經三十好幾的話,也許她就不會反對了。雖然朋友是以開玩笑的語氣說的,當時她的女兒並不在場,大家看來也都挺同意這論調,但卻引起我一陣深思。

我希望我的女兒不論是二十五歲、三十五歲,甚至四十五歲的時候都一樣,一定要遇到對的人再來談婚論嫁,千萬不要因為年紀已經大了,或是為了要對父母有個交代及讓周圍的人閉嘴,就勉接受另一個人。自己的人生要自己負責,以後無論是幸福還是不幸福,都是要自己承受,那些隨便放話的人是不必負責的。

俗話說:「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冥冥之中老天幫每個人安排了不同的緣份及功課,今生是否會與某人有緣而踏上婚姻之路,之後又能走多久,彷彿早就註定,也彷彿是操在自己手上。如今結婚二十多年了,回首來時路,深深感到婚姻不是靠愛情或麵包來維持的,而是靠智慧。如果努力了但還是不能維持,那麼「放下」也可以是一種選擇。

如果我的女兒被安排了婚姻功課,我希望她能好好做功課,得個好成績,萬一沒有也不必強求,我相信她自己也能活得自足快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