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讀高中時,偶爾會有朋友問我:「你兒子 SAT 考幾分?」我的回答是:「我不能告訴你。」對我來說,我孩子的成績與他人無關,我不明白為什麼會有人問。不論是何種考試成績,不過就是個「看的見」的表面,在現今的社會中不能沒有,但也不是全部,有人覺得十分重要,整天在分數上斤斤計較,也有人覺得並沒有那麼重要,我就是屬於後者。
有一次一位虎媽打電話來找我借東西,聊了聊她告訴我她孩子已經開始報考 SAT 了,她希望每年能進步一百分,最後就可以考到滿分。當時我的孩子還很小,她的孩子也沒多大,她似乎很好心,想把她對孩子的培育計劃傳授給我,但很抱歉,我,真的聽不太懂,也完全沒有興趣聽。何況就算要操心,我需要那麼早開始嗎?
當我還是井底之蛙,第一次聽到某家長說:「我孩子考了兩千多一點。」而另一位家長說:「那真不錯呢!」的時候,我心裡就有了個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覺得能考到兩千就很棒了,兩千以下可能就不太好,但當時我根本不清楚這些申請大學的考試,也不太清楚到底是幾分。
以考試的結果來說,當然最棒的就是滿分,但其他的比較就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就好像林書豪的身高,比起一般人真是高人一等,但與其他 NBA 的球員相比,又矮多了。如果我孩子考得比某人差,並不表示他就不好,如果比某人好,也不表示他就棒,何況好與不好,也只是個人在「相對」比較下的觀感而已,我實在沒有資格說多少分就是好或不好。
後來孩子長大進了高中,我這個井底之蛙自然不能再坐井觀天了,為了表示自己是個負責母親,得跳出井外了解一下這些考試的過程及結果,發現除了什麼樣的分數都有之外,大人的反應也是五花八門。
有人說自己的孩子考得挺不錯的,但聽到的人卻覺得:「天啊!考這麼低還好意思講出來!」如果自己的孩子考了一千八,卻有人說「我女兒才考了兩千而已,爛死了!」那可真是很想賞他一巴掌。我也知道有人考了兩千三百分,但父母還是覺得不夠好,不讓他出去玩,要繼續唸繼續考,直到滿分為止。
人的行為是被恐懼統治著的,當我們問別人孩子的 SAT 成績的時候,其實我們的潛意識裡都深深的印著「恐懼」兩字。若別人的分數比自己的小孩低,彷彿就我們心裡好過一點,反之如果高了就難受一點,可能回家還得對孩子說:「你看王大中考得比你高!」即使王大中與我孩子要唸的科系及申請的方向完全不同,甚至根本不同年,彼此完全沒有競爭性。
有一種家長最有意思了,如果他們的孩子正值十一二年級申請學校時刻,他們不只自己心裡恐懼,還不時要把這恐懼傳給他人,逢人就要說貶低孩子負面的話,像是「已經考了一次但不太好,還得再考一次」、「不夠高呢!怎麼辦?可能申請不到什麼像樣的學校了」、或是「不太好啦!大家都考得比他高!」我了解在非常時期父母們的壓力也都很大,需要倒一些垃圾來安撫自己的情緒,但等到放榜的時候,這些孩子一個個都進了名校。
我不明白,孩子明明好得很,但在他們的嘴裡聽起來就很很糟糕?為什麼愈是成績不錯的孩子,父母就愈缺乏安全感?恐懼就愈大?還是他們只是謙虛?我也慶幸自己當初固執己見,沒有把我孩子的分數說出來,否則我肯定就是那個「考這麼爛還敢講出來」的笑話。
我認為終究是個性及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不是 SAT 考了滿分或唸了那所大學。如果一個人的個性有問題或態度不對,名校也只能在短期內為看的見的表面加分而已,如果有健康的個性及正確的生活態度,即使不唸大學,也能有一種平凡的成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