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2022

真的不是錢好

最近讀到一些與「窮人富人,得到不同資源」有關的文章,我的職業病又犯了,馬上想到家長們砸大錢培養孩子學才藝的事,剛巧另一個鋼琴老師朋友打電話給我,說:「我今天有一個重大心得要告訴你,就是…『有錢真好!有錢真好!』。」

我聽了哈哈大笑說:「你沒病吧?這種事情需要你告訴我嗎?還是你現在才知道有錢好?我懷疑你是怎麼活到這麼大把年紀的?」然後朋友開始描述此心得的來源。

原來她有一個美國學生,才學了沒幾個月,彈得荒腔走板東倒西歪,五線譜上的音也不識幾個,最近來上課時告訴她說:「老師,我跟你說,我好高興喔!暑假我媽媽要送我去兩個星期的鋼琴夏令營耶!」哇!真是一個大消息,難怪要與鋼琴老師分享!

朋友看學生這麼開心,很替他高興,但是心中也充滿了問號,想說這個學生才學了多久啊?這樣的程度可以去參加鋼琴夏令營嗎?

乍聽之下我也有一點驚訝,但是轉念一想,「只有彈得像郎朗一樣,才能參加夏令營」,應該是亞洲父母的思維吧?如果彈得不是很像樣,就不能參加音樂夏令營,那麼這樣夏令營還招得到學生嗎?應該都沒錢賺,關門了吧?

對於美國家長來說,只要孩子學了鋼琴,喜歡彈琴,願意參加夏令營,然後父母有錢捨得花,那當然就可以報名啊!有問題嗎?

朋友找到學生要去的夏令營,發現一個星期需要將近美金兩千塊,兩個星期大概就四千了,難怪她會有感而發,忽然大嘆「有錢真好」!

我聽了之後,立馬想到我曾經教過的一個美國學生。我告訴朋友說:「你錯了!有錢的確很好,毋庸置疑,但是今天你的學生並不是因為『父母有錢』才能去參加鋼琴營!」

想當年我也教過一個美國學生,中等資質,上課的當下都聽得懂學得好,但是因為不怎麼練琴,所以進度緩慢,美國家長也不以為意。

美國媽常說「我女兒很喜歡音樂」,她覺得小孩喜歡音樂,自己也有能力提供女兒學習的機會,所以來找我上鋼琴課,與亞洲父母們「學樂器要考級,所以可以寫在大學申請表上」的動機,是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的。

有一天來上課時,美國媽非常興奮的告訴我說:「老師,你知道嗎?我女兒好棒喔!她會作曲耶!她在家彈得好好聽!」然後對女兒說:「你趕快彈你自己的曲子給老師聽,快點…」於是學生便開始彈起來了,右手的旋律配上一些左手的和弦,聽起來蠻不錯的。

聽完後我迅速用一秒鐘時間,用力搜尋我腦中數量極其有限的英文單字形容詞,把可以讚美她的全數搬出來,大力表揚她,再大力拍手說她的曲子好聽!

其實學生彈的音樂可以入耳沒有問題,但我覺得就是普通,沒有什麼特別的好不好可言,鼓掌讚美是我的禮貌與對學生的鼓勵。我也只是個鋼琴老師,我不會作曲,我沒有資格批評或打壓她的音樂,看到她與父母都從這件事中得到莫大的成就感,我樂見其成。

真正感動到我的部分,是美國媽「以孩子為榮」的行為,當場我看到美國媽高興的表情,我都快要五體投地痛哭流涕了!想想看如果今天來的是一個中國媽,她會說什麼呢?中國媽絕對不會主動提起孩子在家自己作曲這件事,如果孩子不好好練琴卻在胡彈,肯定挨罵。

如果說要彈給我聽,中國媽會說:「你彈這些是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呀?你以為是音樂嗎?能跟莫札特比嗎?還想去彈給老師聽?你知道你上課一分鐘,我花多少錢嗎?你千萬別浪費上課的時間!老師也不會想聽你彈這些的!趕快好好練這個禮拜老師給的作業!」

朋友說「有錢真好」沒錯,只是美國父母與亞洲父母的心態作風大不同。美國孩子既使有音樂天份,可能也不會被開發,因為美國父母不會從小就逼著孩子學鋼琴。而亞洲父母的小孩,四五歲「會彈鋼琴但不會擦屁股」的比比皆是。

我告訴朋友我的結論:「有錢當然好,但是今天你的學生可以去參加鋼琴夏令營,不單單只是因為『父母有錢』很好,而是因為他投胎投對了,是因為他『有美國父母』很好!如果投胎去亞洲父母家,也許他可以更早接觸到鋼琴,但是往後否能開心地彈琴呢?只怕很難說…」

---------------------------------------

閱讀舊文:「做孩子的粉絲

 閱讀舊文:「應該」還是「不應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