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2017

聽話就是孝順?

自中文學校退休之後,我成為學校的救火隊員,偶爾會因臨時狀況被徵召。星期六下午接到中文學校教務主任來電話,有老師臨時請假,問我能否去代兩堂課,剛好我有空,便一口答應。這班是傳統班,用的是「華語課本」第五冊,學生們的年紀在五至七年級之間,全都聽的懂中文,只是她們自己之間都還是以英文交談。

本課課文是「送什麼禮物」,文中的一位主角自己製作禮券送給父母當聖誕禮物。當我請大家交出上週作業時,發現除了原有的作業,老師還出了一個「自己製作禮券」的功課,我便請同學們把做好的禮券拿出來介紹給全班,有「幫忙洗碗」、「幫父母按摩」等等,還有一個學生的禮券上寫著「多練鋼琴十分鐘」。

課文中有個詞是「孝順」。說到「孝順」,我好像從來不知道孝順的英文是什麼,課本中的英文解釋是「to be loving and obedient」。我問同學們是否了解孝順的意思,還有講講自己平常應該做些什麼事才算是孝順,我們就此詞做了一番討論。

有趣的是當我問的時候,有個學生就馬上說了「obedient」這個字,其他同學立刻點頭如搗蒜。我對此英文字的認知是「服從」,對孩子們來說是「聽話」,所以大部分的學生都同意「孝順就是要聽爸媽的話」。

對於這個說法我不是百分之百的同意,但是我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何況我連個英文翻譯都說不出來。後來我說的是:「孝順就是做對父母好的事,『聽話』可以是其中之一,但是並不是全部吧?」

我問那位禮券上寫著「多練鋼琴十分鐘」的學生說:「如果你媽媽叫你練琴五小時」話還沒說完,她馬上用很高的音調說:「我不要練,我最討厭彈鋼琴了!」我說:「你的意思是,你很不孝順喔!」學生聳聳肩膀不置可否。

孩子會這麼想其實也不奇怪,相信有不少家長也是這麼想的。雖然我們不會真的對孩子說:「你不聽我的話,你就是不孝順!」但凡是父母好像都希望孩子們聽話,所以常聽到有人說:「我的小孩都不聽我的話!」

我家孩子小的時候,真的很聽話,因為我說到做到,絕不妥協,甚至有一次在朋友家裡我說:「你們再胡搞,我們就回家。」然後就真的回家的記錄。我不理解為什麼有父母同樣的話能說十次,然後也不見他們回家。如果孩子不聽話,我的日子還怎麼過啊?但與其說是他們聽話,不如說他們識時務,這樣大家日子都好過。等到孩子長大,日常生活可以自理了,我再也不需要威脅恐嚇他們聽話了。

現在聽到有人說:「你命好,你的小孩很聽話。」我哭笑不得,孩子都這麼大了,我要他們聽我什麼話?凡是孩子都應該聽父母的話嗎?即使孩子已經成年,我們還是應該繼續期待他們這樣那樣,並希望他們聽話嗎?

最近在一個朋友家遇見另一位客人,她的孩子都三十了,以「為人父母經驗」來說,算是我的前輩。聊完之後回到家,我發現這世上除了「虎媽」與「負責媽」之外,還有這一種媽!

我不知道她是否是「虎媽」,她的孩子已經太大了。那麼是「負責媽」嗎?把孩子生活上的一切大小事,都看做是自己的責任,什麼都要管?似乎這樣的形容比較貼切,但三十歲的孩子已經不需要餵飯,她看起來不但負責,還有一種無形的控制力量,可謂「強勢媽」!

聊天的過程中,我知道她很不喜歡兒子的女朋友。聽她敘述的情況,我也覺得那女孩有問題,見我同意她的論點,她便開告訴我兒女選對象有多重要,我們又該如何做。她還說:「現在我女兒若出門買東西,就算花她自己賺的錢,也會想『如果媽媽看到,會不會同意我買?』」看的出來她覺得自己教育有方非常得意。

那天後來的時間就是我成了她的學生,讓她好好給我上了一課。雖然她的論點我不贊成,但她是第一次認識的人,我不能沒禮貌。總之我老了也長進了一些,知道我當時的角色不是老師,我不用教育誰,否則我就跟她一樣了,我只需要扮演一個稱職的聽眾。

「孝」是行為,「順」可說是其行為準則,所以我們說「孝順」就是「順從父母的心意」。如果我的孩子孝順我,那麼我會讓他們知道,我的心意,就是希望他們先聽他們自己的話,做自己想做的事,順從他們自己的心意。

-----------------------

閱讀舊文:虎媽 v.s. 負責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