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1/2014

向前半生的音樂道別

最近繼續進行居家雜物大清理的工作,不是這裡拉出一個抽屜,就是那裡打開一個櫃子,然後把東西都檢查一次,若是不再需要的,就做適當的處理。持續了這一段時間,的確清除了不少東西,有些小小的成果。

而今天,終於決定拿出那個心靈深處一直都不願觸碰的兩箱,搬出打開之後,將幾百卷錄音帶攤了一地,發現有太多與音樂有關的記憶在其中,幾乎完全無法割捨。剎那間,我竟希望我沒有打開它們!如果不曾打開,它們也就屬於那種沒看見就被遺忘的歷史,有一天當我畢業,輪到孩子們處理我的身後物,可以想像他們見到這堆完全不屬於他們記憶中物品時的臉,到時即使想聽,可能也沒機器能播放了,馬上就全部丟棄,那需要「斷捨離」呢?

這些錄音帶中,有一小部分是朋友的西洋歌曲,我自己離開台灣時沒帶西洋歌曲,因為到了美國打開收音機就能聽了。古典音樂倒是帶了幾卷,後來發現是多此一舉,因為學校的音樂圖書館中館藏豐富,什麼都有。這些錄音帶,大部分都是一九八零年代的台灣中文歌曲。

想當年在音樂系中,有「中文流行百科全書」之稱的我,是同學們中唯一的古典音樂叛徒。那時我很喜歡看一種有歌唱比賽的綜藝節目,不是比唱功,而是比知識,方法是放一首歌曲,參賽者一聽到前奏幾秒,就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說出曲名及演唱者,等到前奏結束後就開始唱最前面的幾句。若不是因為我不太會唱台語歌曲,我還真想去報名參加比賽呢!

我的中文歌錄音帶收藏可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原版錄音帶,數量最多;第二種是坊間盜版合輯,把好聽的都收錄在一起;第三種則是我自己錄製的盜版非賣品。除了自己第一次帶來的,還有後來每次回台灣買的、母親寄來的、及搬回台灣的朋友們捨不得丟棄而贈送給我的,堆積成非常可觀的數量。

當年表姊早我幾年出國,那時還沒有「網路」這回事,她在海外的精神食糧全靠我與母親。母親負責的是影像部分,將有趣的綜藝節目或好看的電視劇用錄影機錄下來,一卷 VHS 大約可錄六小時,錄滿後就寄到美國給表姊。表姐後來不只一次提起,她的朋友會不定期問她說:「你阿姨最近有寄帶子來嗎?」如果有,就招兵買馬找許多朋友一起看。

我負責的是歌曲部分。當時 CD 已經出現了,但是很貴,所以還是習慣買錄音帶。我有一台大型雙卡錄音座,通常一張專輯中有十首歌,不會全都好聽,於是我便把幾個專輯聽完篩選一下,把我喜歡的錄在一卷錄音帶中,反正表姐人在美國不會挑剔,只要是我選的,她總是聽得很高興。這種自製盜版的數量也不少,因為表姐後來搬回台灣,把我的產品又都還回來給我了。

原版錄音帶的歌手中,最多的當然就是我的最愛「姜育恆」,後來迷上「張宇」時,已經開始買 CD 了。因為朋友爭相贈送他們的收藏,「潘越雲春潮專輯」竟然有三卷,也有不少我從來不喜歡的「陳淑樺」。歷時很久的歌手如「張清芳」、「周華健」等,收藏中從錄音帶至 CD 全都有。也有極少數的人是所謂的「一片歌手」,我的錄音帶可能就是他們唯一的專輯了。其中最特別的,是一位目前以模仿「費玉清」出名的「林俊逸」,母親買過他十二歲時出的專輯,盒中還有一張紙條,上有母親的字跡,寫著對他歌聲的評語。

一邊看一邊聽,其實我心裡是明白的,如果今生都不再想起年輕時曾深愛過的歌,如「庹宗華」的「請你從此停留在我懷抱」、「童安格」的「誰能預言」、「徐仲薇」的「與我孤獨」、「王海玲」的「我心似清泉」、或是「王瑞瑜」的「我依然戀你如昔」等,那又如何?記起,不過就是準備以後再忘罷了。可是在此刻,我怎麼就是不想與它們分離呢?

如果全數放回箱中,今天就真的只是回憶而已,如果丟棄部分又留下部分,那同樣的工作勢必還要重複再做,到底應該怎麼辦呢?想著想著,發現我無法割捨的部分,彷彿已經不是那些音樂,而是我自己不願面對那捨棄的心情?

從另一個現實的角度來說,今天這些錄音帶之所以還健在,是因為它們有幸到了美國,否則在台灣的潮濕環境中,早就成為廢物了。最後為了讓自己在「回憶」及「清理」兩方面能得到心安與平衡,決定留下一小部分專輯歌曲列表的錄音帶封面,以後萬一真要回憶,起碼還有留存的歌名可供我網上尋寶,如此一來就算丟了實質的錄音帶,也不算是真的與前半生的音樂告別吧!

----------------------------------------
4/3/2014 
前半生音樂的延伸回憶

文章:原諒我的心

王中平:天知道我愛你

潘越雲、馬兆駿:這樣也好

鄧妙華、孫建平:

高明駿、陳艾湄誰說我不在乎

雷安娜、彭健新:停不了的愛 (粵語)


沒有留言: